郑培凯:别做文化空心人

时间:2018-11-25 20:4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郑培凯:文化的角度,关乎幸福、快乐、意义,无法用物质衡量,很难以「进不进步」来评定。(特约伍书永摄)

访问郑培凯教授,能谈的范围太多太广。他早前受新加坡国立大学、云茂潮中华文化研究中心、新加坡华族文化中心联合邀请,来新主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留,可这位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博士后、历任美国和中港台知名学府的学者,也是中国文化史、明清文化、中国审美文化、经典翻译的大家。

1998年,郑培凯教授在香港城市大学创立中国文化中心并曾任中心主任,至今著有《汤显祖:戏梦人生与文化求索》《游于艺:跨文化美食》《在纽约看电影:电影与中国文化变迁》《茶余酒后金瓶梅》《陶瓷下西洋》系列等书籍。戏曲、电影、美食、茶艺、文学、陶瓷、字画……郑教授像是游戏于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顽童,乐不可支。他日前接受《联合早报》专访,畅谈东西方文化在21世纪的现状与未来。

谈到1998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成立中国文化中心,郑培凯教授说起时任城大校长的张信刚与大学生的一段交流经历。

“张信刚理科出身,爱文化。他和学生代表见面,问他们喜欢文学古诗词吗,喜欢哪一首?第一个说《静夜思》,接下来20个学生,也都只懂《静夜思》。他大吃一惊,发现香港年轻人的中国文化底子很差,因此决定成立中国文化中心,把中国文化课变成大学必修课。”

郑培凯认为,香港年轻人的中国文化底子不好,和教育体制有关。英国殖民时期,中国历史科被认为会影响英国在港统治权,因而极力避免在中学教授。中国史1965年虽在中学独立成科,不过一般认为不受重视,2000年一度被取消必修科地位,但在2018∕19学年又成为初中独立必修科。

郑培凯说,学生本来就急功近利,不能马上看到用处的学科一旦取消,就彻底放弃。“后果是,你没有文化凝聚力,社会分崩离析。10几年后果然发生。香港政治冲突的背后原因,是对历史文化的完全隔阂。

“没有文化感情认同,选择只能是政治;而政治的选择往往只看眼前;你看不到别的,看不长远。”

“就是一个空心人”

看大历史,郑培凯说这150年来,华人的大问题是在企图现代化的过程中,把传统道德观和价值系统都丢掉。

“改变不是全部丢掉。你是华人,不代表只是在政治或者国家层面上的认同,而是对文化有感情。你要做世界公民,不是就拥抱世界,那很空泛。最麻烦的是,香港青年对于西方文化传统也不了解!

“讲的难听一点,就是一个Hollow man(空心人),和美国作家T.S. Eliot(艾略特)讲的空心人是一样的。人空的时候,唯一能填补的就是金钱、物质物欲。

“不讲社会抱负,讲一个人的幸福感、充实感;人生每一个阶段都会有挑战和选择,你需要文化素养,才能面对。”

赞一下
(5)
83.3%
赞一下
(1)
1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