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 为何中国人不该抵制美国商品?

时间:2018-10-19 07:5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刘裘蒂:美国企业带来的竞争驱动了中国国内创新和进步。中国消费者若采取持续敌对态度,将播下恶意的种子。

本文为作者“中美贸易战火下的美国”系列之六

中国人该不该抵制米老鼠?这个问题或许乍听之下很可笑,但当前中美贸易战继续升级,美国对中国实施惩罚性关税即将覆盖中国对美外销的一半商品,而中国也发布对等的反击性关税,除此之外,中国还可以祭出哪些狠招呢?

根据美国政府官方数据,到今年7月止的12个月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为1350亿美元,而从中国的进口额为529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宣布的反制措施已经接近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全部价值,表示中国以牙还牙的措施不能只靠针锋相对的关税来摆平。多月来,美国媒体充满了对于中国其他报复性措施的揣测,对美国人来说,在中国的工具箱里有一个很恐怖的武器:民间抵制购买美国货。

谈到消费者抵制美国品牌的时候,最常被点名的是苹果的iPhone,但是同样的逻辑下,怎么对付耐克、星巴克、必胜客、肯德基、麦当劳、亚马逊、可口可乐、汉堡王、沃尔玛、微软?是不是对所有美国的品牌和商品都将一视同仁?如果中国爱国主义者对部分美国货厚此薄彼,或是消费群体之间彼此进行“纠察”,是否会加深中国社会内部的分化?

美国对第一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施加25%关税在7月6日正式生效。英国《金融时报》在6月27日到7月10日之间的调查显示,在发生贸易战时,来自300个中国城市的绝大多数人(54%的受访者)“可能”或“肯定”排斥美国品牌商品。在2000名受访者中,只有13%的人说不会。剩下33%的受访者表示要么目前不购买美国品牌产品,要么就此问题表示不确定。

这项调研也发现,最有可能的抵制者年龄在25-29岁之间,主要是中低收入人群,居住在主要大都市区之外,也就是那些不太可能消费美国品牌的人群。

路透社在8月13日发布对在北京和上海50个街头路人的随意抽样调查,发现大约28%有抵制美国货的意愿,其中有些人已经开始停买美国货。

众所周知,中国的消费者可以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但是几个月来,网络上虽然不时传来抵制美货的零星呼声,却未形成气候,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和官方媒体尚未积极呼吁抵制美国消费品。

将数亿购物者“武器化”,听起来十分壮观雷人,但我个人认为发起民间抵制美国商品是下下策。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虽然消费者联合抵制的可能性让一些美国企业高管感到担忧,从而对特朗普形成政治压力,但是贸易战凸显的正是全球化下跨国企业和平民劳工之间的利益分歧。

况且许多美国产品都由中国工人制造,中国的工厂组装iPhone,制造雪佛兰和福特汽车,缝制耐克运动服和球鞋……虽然美国在中国创造的就业机会并没有完整的数据,但中国美国商会指出,在它的800多个企业会员中,超过三分之一在中国拥有超过1000名的员工。

苹果公司在7月份表示,它在中国直接雇佣了大约1万名员工,通过供应链间接地支持了3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包括合同制造商富士康,而且为中国150万应用开发商提供服务。

美国媒体对中国可能采取的消费者抵制措施的效应有不同的看法。在美国商业界,“商业抵制”通常意味着消费者避免使用特定产品,这种抵制的成功率因情况而异,因为在市场经济里,由意识形态而非商品品质主导的抵制通常不能持久。

最近耐克在美国因为以一个具有政治争议性的篮球手作为广告代言,而遭到部分顾客焚烧球鞋或其他方式抵制,但终究雷大雨小,没有持续性,大致与由于新闻营销而带动的支持者销量互相抵消。

赞一下
(50)
32.3%
赞一下
(105)
67.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