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从单边自由到保护
英国自由贸易之路始于1846年废除《谷物法》。1839年,在利益的驱动下,英国政治家理查德•科布登(Richard Cobden)成立了反《谷物法》联盟。他认为,《谷物法》是特殊利益集团——地主阶级利益的体现,对消费者和工业是有害的。1941年,罗伯特•皮尔(Robert Peel)带领新成立的保守党赢得了大选,成为英国的首相。他倡导自由贸易思想,力排众议,最终促成《谷物法》的废除,开创了英国实行自由贸易的先河。
紧接着,1849年废除《航海法》,1860年取消所有贸易和关税限制,并把自由贸易打造成自由、民主与和平的化身,劝说落后国家也实行自由贸易。
根据李嘉图、穆勒和马歇尔的理论,自由贸易被视为一剂良药,即使是单边自由贸易。英国奉行的就是单边自由贸易政策,即无论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政策,英国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美国,自1820年开始就施行保护主义政策,而且进口关税非常高,平均高达30%。美国保护主义者认为英国宣扬的自由贸易观念和施行的政策是一种阴谋,用以诱骗其他国家开放市场(Raymond,1820)。
赖纳特和贾根良(2007)主编的《穷国的国富论——演化发展经济学论文选》中有段话可以体现当时美国人的心态:
“……自由贸易是一个理想,美国会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公开宣扬真正的世界主义原则。这将是当美国人口上亿而且海上到处都有美国船只的时候;此时美国的工业已经臻于完善,纽约和费城分别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商业中心和制造业城市;此时地球上再没有任何势力可以与美国这颗巨星抗衡,然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会在包括陆地和海洋在内的整个世界上公开地宣扬自由贸易”。
并不是英国不在意贸易政策的非对称性,而是因为其他国家经济规模较小,不足以对英国的霸权地位构成威胁。但19世纪末期,德国和美国在经济上开始挑战英国的地位,且美国工业总产值在1894年超过英国。如图2所示,截止到1913年,英国的工业总产值占比从1870年的31.8%下降到了1913年的14%。同一时期,美国的比例从23.3%增加到35.8%,为英国的2.5倍。同时,英国的贸易地位也在下降。
英国制造品出口占世界的比重从1880年的41.1%下降到1913年的29.9%,而德国的比重从19.3增加到26.5%,美国从7.8%扩大到了12.6%。
随着英国世界经济地位的下降,国内保护主义情绪逐步上升,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单边自由贸易原则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涨,保护主义者主张与其他国家实行对等的关税政策。特别是一战开始后,英国保护主义政策逐步落地,如议会在1915年通过了《马克凯恩》法案,设置33.33%的关税保护汽车工业。1921年,又通过了《保护工业部门法案》,对进口的精密仪器,化学品,金属制品征收50%关税。
两次世界大战中断了世界贸易,各国均回归到贸易保护的孤立状态,而这种状态又反过来加重了世界经济和政治的混乱。
美国:从引领到重建
虽然美国在一战前就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但其综合实力,特别是金融实力仍不及英国。这种状况在一战后发生了变化。二战后,英国受战争拖累,负债累累,霸权不再,美国的综合实力远超其他国家,沦为战败国的德国和日本更是千疮百孔。两次世界大战的唯一赢家是美国。按照基辛格在《大棋局》中的观点,美国是历史上唯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霸权国家,正是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政经格局的交替。1945年二战结束,仅仅两年后,世界又一次滑向战争的边缘,只是这一次战争的形式是“冷战”。
美国一改战前孤立主义姿态,承担起了重建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的任务。一方面,美国结构现实主义者认为,增强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意在制衡苏联。从1917年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的崛起,美国当权者意识到,贫困才是共产主义和民粹主义兴起的根本原因。为此,美国“善意忽视”贸易中的不对等规则,奉行“不对称”的多边自由贸易政策,为世界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三十年,德国和日本快速崛起。
这个时期经济起飞的经济体的一个特征是——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在其他国家发展的过程中,美国霸权不断被削弱。对公平规则的诉求和保护主义情绪只是暂时被压制住了,缺的只是一根“导火线”。
二战后初期,美国一枝独秀,经济总量最高峰时占比近一半,特别是制造业。如图所示,1950年,美国GDP占世界的比例为40.3%。但到了1980年,欧盟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美国,日本的比例也扩大到8.8%。单一经济体中,日本的规模仅次于美国。“逐渐缩小的巨人”综合症致使美国保护主义热潮日渐高涨。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打击以色列,采取了石油禁运的措施,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上涨,欧洲和美国等严重依赖中东石油进口的经济体出现了输入型通胀,西方国家进入“滞胀”的10年。1978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更是火上浇油。在美国,针对通货膨胀,沃尔克采取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针对经济增长停滞,财政部采取了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结果美元不断升值,这反过来进一步扩大了贸易赤字。
实质上,经常项目是有资本项目驱动的,加息导致资金大量流入美国,美元不断升值,这又反过来导致经常账户进一步恶化。70年代以来的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使得资金跨国流动更加方便,海量的资金流动放大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从而也更容易导致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1974年贸易法》制定了“超级301”条款,授权美国政府对国际收支盈余的贸易伙伴进行制裁,直至盈余消失。除此之外,反倾销和反补贴税也是常见的两种战术工具,它们可以增加国外竞争者的不确定性,增加贸易摩擦,提高交易成本,对本国生产商就是一种保护。而且,它们还被用来驱使外国政府对自愿出口限制进行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