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德日大选结果的相似性

时间:2017-10-25 09:0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纵横天下

9月24日,德国联邦议院(下院)选举结果出炉,已经执政12年由默克尔率领的中间偏右基督教民主社会同盟党(基民盟再次获胜,进入第四个任期的超长期执政时代。

次日9月2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解散众议院,并在10月进行选举。看上去这两者似乎没有必然联系,但同为二战战败国,日德国内政治以及对外关系对于地区战略安全未来,具有很多可以比较之处。

事实上,今年以来欧洲三大国家英国、法国和德国都进行了大选,英国和德国执政党被认为会很容易获得大胜,但议席大减,法国的马克龙作为黑马当选,但是很快人气减少,欧洲政治的巨变,欧亚政治比较对于日本和东亚的潜在影响值得关注。

尽管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获胜,但是比起四年前选票减少八个百分点,为33%,而作为执政联盟成员中间偏左的德国第二大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SPD)获得选票为战后最低,同时极右政党“选择党”(AfD)则首次获得13%的选票,成为第三大党。

首先,这说明了战后长期主导德国政治的折中主流局面,已经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二战德国战败以后,国内政治主要任务为与纳粹诀别和优先经济发展,对外关系上依靠同美国结盟以及用欧盟约束德国的低姿态外交为国家战略。经济强国与政治低调,支撑了战后德国国家认同重建构建的两大支柱,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政治长期以来左右对立不明显,中偏左和中偏右的政党能够较好地合作。

然而,金融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美国特朗普政权的出现等,近年来国际、地区、国内三大层面的巨大变动和不确定性,让德国产生重新定义国家认同的必要性,国民对于现有的主流政治中两大政党没有差别的政治主张感到厌倦,结果导致了本次执政党的支持率大幅度下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执政党的大败),以及反难民和反伊斯兰为口号的极右政党的抬头。

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德国,6月英国选举中,保守党同样苦战,中间偏左的劳动党提出铁路的再次国有化,公司税的提高等激进路线也获得一定支持。法国的马克龙尽管展示出坚决进行劳动市场改革姿态,但其人气下降,这些说明政治极化现象在欧洲开始抬头。

第二,在对外政策上如何处理对欧盟政策,也体现出政治极化的倾向。德国为首欧洲主要国家的政治大变动,还受到近年来欧盟面对挑战后的巨大影响。长期以来,欧盟与欧元被世界很多地区看成是地区一体化,甚至安全共同体的典范而被效仿,但从欧元危机到难民问题、英国脱离欧洲等欧盟不断地受难,甚至有人提出欧盟崩溃论,欧盟的制度疲劳和运转不灵的问题“内溢”到了国内政治上。

对于欧洲一体化积极的马克龙,提出欧洲整体的难民对策以及欧元圈制度改革,例如共同预算和设立欧元圈的财政部长等,但有可能成为执政联盟合作政党的德国自民党反对欧元圈共同预算,理由是不能够为懒惰的南欧国家买单。“胜利”后的默克尔必须面对如何选择执政联盟伙伴的课题,以及防止民粹主义和排外主义的国际政治主张的扩散。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