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媒在前中共吉林省委书记、人民日报前社长高狄去世一个多月后才发布消息,而且只是“中央有关领导”而不是最高领导人表示哀悼和慰问,显示高狄的丧事规格不高。他在1989年6月天安门事件后,坚持讨论“姓资姓社”的问题。
于泽远 北京报道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原社长高狄今年10月26日在长春去世,终年91岁。新华社前天发布消息说:“高狄同志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
高狄担任过中共吉林省委书记、人民日报社长等重要职务,但官媒在他去世后一个多月后才发布消息,而且只是“中央有关领导”而不是最高领导人对高狄的去世表示哀悼和慰问,显示高狄的丧事规格不高,这或许与当年高狄坚持讨论“姓资姓社”问题有关。
高狄长期在吉林省工作,上世纪50年代担任吉林省吉林市《松花江日报》总编辑,文革期间(1966年至1976年)一度受到冲击,下放农村劳动。
1972年,高狄重返官场,担任中共吉林省吉林市委办公室主任。
文革结束后,高狄进入仕途快车道,1981年任吉林市长,1983年升任中共吉林省委副书记,两年后出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成为吉林省的一把手。
1989年出任人民日报社长
1988年,高狄出任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1989年6月天安门事件后,人民日报社领导班子进行改组,高狄出任人民日报社社长。
高狄上任后,首先清查人民日报社工作人员在动乱中的表现, 并提出清查工作要“不留隐患”,被认为“透着杀气”。
天安门事件后,官方舆论出现较强的反思改革开放的声音,以追问“姓资姓社”为重要特征的“左”倾思潮重新在意识形态中占据优势。
高狄则被视为“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左”派意识形态的领军人物是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邓力群。坊间传言称,邓力群有“二之(中宣部长王忍之、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一狄(高狄)”。“二之”如同螃蟹的两只大钳掐住思想文化界,“一狄”则坐阵《人民日报》这块阵地。
当年文章指市场经济难以做到资源合理配置
1991年2月至3月,上海《解放日报》发表署名“皇甫平”的系列文章,反对“姓资姓社”的诘难,提出“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同月,高狄主持的《人民日报》与《解放日报》针锋相对,发表《发展商品经济不可否定计划经济》。文章说:“有些人总是……对计划经济任意加以否定。”“市场经济原则很难真正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原《炎黄春秋》杂志副总编辑徐庆全曾撰文说,1991年9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要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社论。在这篇社论中,高狄亲自加上了一段话:“我们要问‘姓资姓社’,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们问‘姓资姓社’的目的是为了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新华社按照惯例提前发布了这篇社论,时任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发现后,指示要把“姓资姓社”这两句话删去,结果新华社又不得不把删过的稿子重发一次。
未刊邓小平“南方谈话”称邓“只是普通党员”
1992年2月下旬,邓小平“南方谈话”传回北京后,当时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共政治局常委李瑞环问高狄:“《人民日报》为什么不登,为什么没有反应?”
高狄则反问:“小平同志现在只是一个普通党员,我们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口径报道。”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将中国经济体制确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后,高狄被免去人民日报社社长职务,改任全国政协常委。退休后,高狄离开北京,回到长春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