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台湾北部差点大停电,再次暴露台湾供电不稳乃至缺电的危机,蔡英文政府坚称是电线老旧等问题引起的停电,而非缺电;企业界则非常忧心能源结构调整及其落后的进度,无法因应耗电量极大的半导体和人工智能产业的需求。蔡政府“2025非核家园”的绿能目标确定跳票,且台电出现巨额亏损,官方因此自4月起调涨电价,平均涨幅11%。
4月15日傍晚,台湾电力公司(简称台电)四部重要的发电机组相继故障,入夜后,太阳能等再生能源无法及时支援,电力备转容量率剩不到3%,北台湾差点大停电。台电紧急向台积电等半导体大厂求助,被迫以每度(即千瓦时)12元(新台币,下同,0.53新元)的高价向民间买电。
花莲4月初发生地震,台电设在当地的和平电厂受损后,大台北地区和桃园就不断出现停电事故,其中桃园是重灾区,停电50次左右。有些家庭晚上陷入一片漆黑;有些铁卷门打不开,车子开不出去;有的家电通讯产品故障;桃园民众怨声载道,“今天轮到哪区停电?”已成为见面时的问候语。
2014年升格为直辖市的桃园,近年发展迅速,人口大量增加,电力需求上升。台电提出的停电原因,包括馈线跳脱,以及松鼠、鸟类、蛇碰触,乃至树枝压到,频率之高,原因之奇,外界多觉得匪夷所思。
专家:馈线跳脱因供电不足
清华大学核子工程与科学研究所特聘教授叶宗洸认为,馈线跳脱的主因就是“供电不足”,4月15日发生限电危机后,台电不惜“降压”因应缺电,导致民众家用电器受损,台电供电系统受影响,桃园才会不断停电。
在野的国民党和民众党抨击,执政党民进党的“2025非核家园”错误能源政策,导致电力供应不稳,官方必须诚实面对缺电现实。蔡英文政府则坚称,是电线老旧等问题,“是停电,而非缺电”。
中央大学管理讲座教授暨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梁启源向《联合早报》指出,政府高层口头上都称备转容量率有10%至15%,绝无缺电,但经济部能源署2023年6月21日公布的《全国电力资源供需报告》显示: “今年的备用容量率仅有10.2%,根据过去的资料,备用容量率比备转容量率高5%,换言之,真正的备转容量率只有5.2 %。”
他说,过去政府会公布电力的备用容量率和备转容量率,前者包括岁修机组规划的数字,后者比较接近实际的使用数字,判断有无停电危机,主要是看备转容量率。
“政府近年只公布备用容量率,不公布备转容量率;高层口头讲备转容量率10%至15%,用的却是备用容量率的数字。”
“而且,政府讲的备转容量率指的是白天,不是晚上,白天有太阳,目前太阳光电比率高,太阳下山后,6%电力就不见了。”
《联合早报》向台湾经济部能源署询问《全国电力资源供需报告》中的备转容量率数字,截至星期五(5月17日)能源署的回应是“您所需的资料尚在陈核” 。
蔡英文2016年执政后,要实践民进党“2025非核家园”理想,设定2025年达成再生能源20%、燃媒30%、天然气50%的目标,立意届时要让三座核电厂全部除役。
不过,截至2023年,台电发购电量结构是燃煤占34.1%,燃气44.1%,核能7%,再生能源仅9.9%,20%再生能源的目标确定延后。
第三座核能厂一号机预定今年7月除役,外界担忧台湾夏天会缺电。但经济部长王美花保证,今年陆续会有新增机组,发电量超过核三厂一号机,供电不成问题。
梁启源则质疑,政府2018年规划第三天然气接收站(简称三接)的大潭九号机和七号机于今年6月和8月运转,但三接外推方案因藻礁问题确定延宕两年半,这两个厂占备转容量的5.3%,经济部2024年的备转容量只有5.2%,扣除5.3%便成负数。
他指出,基隆协和的四接和台中五接环境评估六年未通过,势必影响未来供电计划;经济部规划一些新增燃气电源,但连地方都还没决定,也未招标,2025年以后如何供电无虞?
经济部能源署对此尚无回应。
台电财务状况不稳定 威胁台清洁能源雄心
再者,台电近年亏损累累,彭博社今年初就报道,台电不稳定的财务状况正威胁台湾的清洁能源雄心,也伤害台湾作为全球最大晶片制造商制造中心的吸引力,甚至增加了在与中国大陆发生冲突时的脆弱性。台湾美国商会提醒,台湾大幅调整能源结构的进度和速度严重落后,恐连带影响产业运作与台湾安全。
蔡英文政府推动“非核家园”能源转型政策时,曾夸口“十年不涨电价,也不会缺电”,但八年下来大停电四次,电价照涨。中央研究院前院长李远哲曾公开批评,官方所谓的“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绝对跳票,政府“政策都是骗人的”。
候任总统赖清德原先属意的阁揆人选、和硕董事长童子贤5月初抛出让第二座和第三座核能电厂延役,并引进芬兰新型OL3(奥尔基洛托核电厂三号机)核电厂的想法,引起企业界的共鸣,却遭致绿营和反核人士猛烈攻击。
童子贤说,台湾2023年的煤炭、石油及天然气发电比率高达82%,低碳发电比率严重落后,在190个受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比的地区中,排名第135名,未来会被课高额碳税,百姓健康也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发电成本居高不下,也会妨害台湾的竞争力。
他接受《风传媒》访问时,反批经济部官僚在报告绿能政策时,都只讲好听的数字,“台湾这几年绿能转型,就跟共产党搞大跃进有几分像,官僚报喜不报忧”。
赖清德去年底曾表明,未来新的技术若有办法解决核能安全及核废料问题,政府不会排除安全且没有核废料的核能运用。 企业出身的候任经济部长郭智辉也认同核能是清洁能源,允诺上任后尽速盘点能源政策,都被视为赖清德政府的反核立场有松动迹象。
但“缺电”两个字在民进党内是禁忌,反核的民进党监察委员田秋堇等人已申请自动调查核电三厂安全是否完善,民进党人士仍强力捍卫“非核家园”这块神主牌,要解决台湾缺电并兼顾“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对未来的赖清德政府是严峻的挑战。
产业用电大涨价 民众叹百物必跟涨
“早就涨了,电价还没涨,我们家附近的排骨便当、鸡腿便当早就从100元(新台币,下同,4.40新元)涨到120元、140元了!”
在台北市南门市场卖小吃的林老板向《联合早报》说:“从疫情恢复后,物价就一直涨,现在电价又要涨,物价只会跟着往上涨。”
在新北市新店卖米碗粿的陈姓女店主受访时也指了指门上贴的价格字条,苦笑说:“去年才因通胀不得已上调5元,为了省下制版的钱,才用写的,若再撑不住,就撕下来再写新的价钱。”
4月1日起台湾全面调涨电价,平均涨幅为11%,民生用电涨5.6%、产业用电涨12.7%。台电估算,家庭用电700度(1度,即1千瓦时)以下占比约93%,达1250万户,故每月用电量700度以下的家庭,平均每个月电费只多21元,用满700度则多102元。
电价账单要6月才出 民众真正感受尚未浮现
台湾行政院主计总处预估这次电价上涨只会影响消费价格指数(CPI)0.187个百分点,全年CPI为2.03%。中央银行估计调涨电价将使今年CPI年增率上升0.27个百分点。
民众普遍反应是,电价调涨对家庭影响固然不大,但企业和工业电价大涨,百物必然齐涨,“无奈,也不得不接受”。
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荣誉教授梁国源向《联合早报》指出,4月调涨电价,账单6月才会出来,民众真正的感受尚未浮现,主计总处的估算可能有用到产业关联表,即使是今年最新编的产业关联表,背后反映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型也有很多假设,一定要有专家进行解析,它有很复杂的动态结构,还有时间递延性,例如同行是否有涨价,若有,就可能全面跟进。
他强调:“电力是最关键的部门,每个产业都需要用电,它牵涉的层面很广,主计总处此时应扩大调查样本,进行更精细的抽样, 因为这几个月是关键期 ,电价上涨非同小可,物价上涨又会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一定要谨慎为之”。
2008年马英九政府完全执政,为弥补陈水扁政府长期冻涨电价亏损,并基于使用者付费原则,决定油电双涨,结果声望一蹶不振,故蔡英文政府2016年执政之初不敢轻易调涨电价,2018年才稍微调涨。台电承担政府冻涨电价决策,累积巨额亏损,蔡英文卸任前才要面对现实。
电价政策是政府责任 学者:不应让台电背负
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吴大任认为,台电虽是公营企业,它还是得顾及公司的正常利润,没有责任去处理台湾CPI上涨问题,政府决定冻涨电价,把物价压下来,当时就应向全民说清楚并编列预算,如今政府拨补预算、调涨电价,台电依然亏损,此时还涉及立法院朝野角力就更复杂了。“ 任何政策都要付出代价,政府的责任不能让台电去背”。
国民党和民众党认为,蔡英文政府错误的能源政策导致台电亏损,且光电等弊案丛生,不应转嫁给民众来承担,遂以多数优势决议冻涨电价。 经济部坚持要遵守电价审议委员会的结论,在野党再次联手将《电业法》修正案径付二读,决议电价涨跌须经立法院同意。
曾在马英九政府担任政务委员,负责经济与能源的中央大学管理讲座教授梁启源向《联合早报》道出马英九当年决策思考过程。
他说,马英九上任之初遭逢金融海啸,油价从一桶30美元调至每桶145美元,加上陈水扁政府冻涨电价造成的亏损,马英九本来想调涨50%,结果才调25%,就被骂得很惨,还好石油价格回落。“马政府2015年想建立电价浮动机制,让电价随国际燃料价格调整,摆脱政治考量;但蔡政府不用电价浮动机制,电价审议委员会里面官员超过一半,政策基本上是政府决定的”。
梁启源依经济模型估算,这次电价调整对民生用电的直接影响看起来还好,只有0.064%,但产业用电价格提高后会间接影响民生用电,對CPI影响大概是0.41个百分点,加总起来约0.48个百分点。
分析:电价料得再涨 才能解决台电巨额亏损
经济部称国际能源价格上涨迫使政府不得不调涨电价。梁启源分析比较认为,不当的能源转型政策方是主因。他估算现今电力结构调整,即便政府今年拨补1000亿元给台电,累积亏损至少达5000亿元,包括废除的核四还有2838亿元债务尚未摊提,仍有待进一步涨电价解决。
梁国源特别提醒,这几年通胀率大概是2%多,可是去年实际薪资成长已经是负数。“调涨电价对近年景气甚佳的科技业影响微乎其微,但对其他苦哈哈的产业影响很严重,这又涉及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包括主计总处4月底公布的所得分配差距近67%,都是很大的警讯,显示大部分的人生活过得越来越差。政府须思考施政是单纯追求经济成长,还是要兼顾所得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