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备受关注的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1872亿新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计划,本周首先发行400亿元30年期限债券,在货币政策收效欠佳之际,通过财政政策加码支撑经济站稳。
中国财政部星期一(5月13日)先后发布关于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的安排和首期债券发行通知,决定今年5月至11月期间分批次发行20年、30年和50年超长期特别国债。星期五(17日)将先发行30年期国债,5月24日发行20年期国债,6月14日发行50年期国债。
官方没有披露不同期限债券的发行规模。路透社引述的消息人士称,这批1万亿元特别国债,以30年期债券规模最大,共计6000亿元;此外还有3000亿元20年期债券,以及1000亿元50年期债券。
中国政府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人大、政协年会)宣布,计划从今年开始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简称“两重”),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不过,官方过后迟迟未公布发债计划,直到4月30日召开的中共政治局会议要求“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国总理李强在星期一召开的国务院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上强调,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发展主动权的重要抓手。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4月中旬在记者会上介绍,这批特别国债重点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粮食和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重点任务。相关项目“事关现代化建设、发展急需、多年想办而未能办、需要中央层面推动”。
重庆大学经济学教授姚树洁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特别国债既然要偿还,必须瞄准今后有偿还能力的重点工程,例如以科技创新推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领域。发债安排“千呼万唤始出来”,说明各部门在确定投资项目时相当谨慎,综合考量如何在不增加债务风险的前提下,带动长期经济发展。
中国在1998年、2007年和2020年均发行过不计入财政赤字的特别国债,其中2020年发行的抗疫特别国债以10年期债券为主。分析认为,此次发行期限较长的特别国债,主要是为长期项目提供资金,也不排除为地方政府偿还部分债务。
发债计划公布前夕的经济数据显示,近期中国消费信心增强,但商业信心低迷。上星期六(11日)出炉的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超预期增长,但同期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持续下跌,社会融资规模更首次出现环比下降。
台湾致理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副教授张弘远受访时分析,这组罕见的矛盾数据说明短期消费情绪升温,但生产者对于长期发展仍充满不确定性。在货币政策不断放水但收效不佳的情况下,通过发债等财政政策加码发力,能够更有效地带动景气回升。
张弘远指出,尽管今年第一季中国经济超预期增长,但考虑到今年第四季的美国大选将对经济带来巨大不确定性,若要确保5%增长达标,应尽量在前三季推动经济增速。“考虑到当前需求端相对疲弱,如果发债募集款项用于投资基础建设,完全不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