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者陶逸骏认为,长期而言,这些抗争难以持续,但可以看到“白纸运动”产生的效应,特别是北京在防疫态度上确实有放软、放开的迹象,至于能放开到什么程度则值得观察。
中国大陆11月下旬爆发以反封控为诉求的“白纸运动”后,各地持续松绑防疫政策,台湾学者认为,这些抗争有一定民意基础,加上地方财政陷入困境,中央顺水推舟放宽防疫势在必行,但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仍会是影响接下来解封程度的关键之一。
由于不满封控措施,中国多个城市在11月下旬爆发示威活动,示威民众举起无字白纸表达抗议,因此被称为“白纸运动”。这些示威行动近期逐渐趋缓,各地政府则持续宣布放松封控、防疫政策。
长期研究大陆社会问题的台湾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助理教授陶逸骏星期二(12月6日)在清大社会所举办的座谈会上分析,“白纸运动”的参与群体结构复杂,有因封控而难以维持生计的一般民众,也有大学生,普遍共识都是受不了封控措施。
陶逸骏指出,不论大陆官方对“白纸运动”定性如何,这场运动在社会上具有民意基础,而地方也确实陷入严重财政困境,因此北京中央政府可以顺水推舟,达成原本期望放宽防控的目的。
他认为,长期而言,这些抗争难以持续,但可以看到“白纸运动”产生的效应,特别是北京在防疫态度上确实有放软、放开的迹象,至于能放开到什么程度则值得观察。
不过,虽然中国各地陆续宣布放宽防疫措施,且撤除核酸检测点,但许多场所仍要求必须出示阴性核酸检测结果才准进入,导致民众必须跑到更远的地方排队测核酸。
针对上述乱象,陶逸骏分析,这是因为地方政府仍无法确定中央的放松政策程度,“大家都在猜测是真放还是假放”。他并认为,大陆接下来是否会改以抗原快筛(ART,或称抗原自检)取代核酸检测,是观察防疫走向开放与否的指标。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11月底曾出席中国副总理孙春兰所召开专家座谈会的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5日也提到,在防疫新形势下,减少提供核酸检测服务,或不利于发现疫情大规模回升,抗原自检是很重要的替代方案。
陶逸骏前述清大社会所座谈会问答环节接受《联合早报》提问时进一步指出,核酸检测是出于集中控制机制,这也符合大陆一贯的社会治理特质;抗原自检则取决于政府能否高度信任民众的个人反馈,这背后隐含体制与个人关系的松绑。
因此,他认为,这种转型对大陆而言是一大难题,也值得观察。
清大陈明祺副教授:零星抗争仍会持续
清大社会所副教授陈明祺则在会中提出,作为对民怨的回应,大陆松绑防疫无法避免,不过官方短期内恐怕难以摆脱疫情防控与恢复正常生活间的两难困境。
陈明祺认为,当大陆放松防疫,势必面临疫情反弹,但医疗资源的不足,又会造成政策收紧,再度引发民众不满,因此零星的抗争仍会持续,整体防疫状况可能将陷入“封控-抗争-解封”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