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特稿:中美竞逐或加速解决台湾问题

时间:2022-09-25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台海局势

二十大特稿:二十大后大陆对台政策料更清晰 中美竞逐或加速解决台湾问题

二十大特稿

插图/何汉聪

随着中共二十大逼近,北京也逐渐加重对两岸“统一”后的着墨,而从美国参议院外委会9月通过《台湾政策法案》,再到拜登第四度说出“出兵保台”论,更为台海局势再添波折。可以预见,二十大过后,中国大陆的“两制台湾方案”轮廓或将更清晰,而“解决台湾问题”是否成为北京优先处理的事项,将很大程度受到中美两雄争锋的局面牵动。夹身其中的台湾,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距离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二十大)召开剩下不到一个月,回顾过去近两个月,台海情势屡经波澜,大陆对台频频释出“统一后”论述,更令外界关注中共二十大将如何拍板至少未来五年的对台政策,是否加快所谓“解决台湾问题”的速度。

事实上,自中国大陆2019年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后,外界便推测北京已逐渐着手规划“统一后”的安排。

去年11月中共第19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会会议(六中全会)所提到的“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更载明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推进祖国统一”。对照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百年的时间点,也引发外界对“统一时间表”的联想。

二十大过后对台政策不会停留在现状

曾任台湾马英九政府两岸政策智囊的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大陆对台政策的目标就是“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势必列入“议程表”,但不会有“时间表”。

“对大陆而言,统一必须符合民族复兴的利益,同时也不能构成民族复兴的障碍,因此必须配合内外情势,无法明订时间表。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二十大过后,绝不会停留在现状。”

大陆今年8月10日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也出现对台“一国两制”论述的调整,如不再提“不派军队、官员驻台”,但增加外国与国际组织在台设置官方或半官方机构,需北京同意的说法,显示大陆对“统一后”“一国两制”下准备给台湾的空间较过去紧缩。

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马晓光9月21日在中宣部记者会上提出,两岸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社会制度。“所有拥护祖国统一、民族复兴的台湾同胞将在台湾真正当家作主,参与祖国建设,尽享发展红利。”

另一名发言人朱凤莲也提到,大陆将持续加强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力量“打击台独分裂势力,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并将根据形势发展变化,进一步推出“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图谋及行径的法治新举措,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这些迹象显示,中共二十大过后,对台政策可能出现更显著变化。

大陆涉台学者包承柯对本报分析,台湾方面在2021年10月提出两岸“互不隶属”后,大陆认定这是“新版两国论”,因此开始加强对“统一后”安排的论述。两岸“互不隶属”,是台湾蔡英文在当年双十演说中提出的“四个坚持”之一,她当时说,坚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

包承柯认为,蔡英文的上述讲话是促使大陆加快推进“和平统一”进程的拐点,而进一步说明“统一后”的安排则是当前重点,预期二十大后会有更明确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包承柯也提到,二十大将展现大陆国防、经济等各项内部建设的阶段性成果,在这样的前提下,推进统一进程自然也要“加把劲”,“毕竟久拖不解也不是个事儿”。

赵春山则认为,大陆未来对台工作会更着力在“促进统一”,因此会释出更多关于“统一后”的安排与构想。

他说,在经历香港经验之后,北京提出的“两制台湾方案”势必更紧缩,“这也是为什么近期有大陆学者开始提出《统一法》的倡议,虽然可行度不高,但都是(两制方案)紧缩的迹象”。

赵春山研判,北京对台依旧坚持“和平统一”,“毕竟打仗对民族复兴目标很可能造成障碍”,但北京接下来会为了促统,而加大“反独”力道,通过军事行动、经济制裁等非和平手段,逼台湾上谈判桌。

学者:二十大报告将明示下来五至10年对台顶层思维

不过,他也提到,对大陆来说,二十大过后到明年的全国两会前,还有许多内政问题等待处理,两岸问题虽有一定迫切性,但绝非首要事项,且美台在2024年都将举行大选,局势还有变化,在此之前,北京应会维持战略定力。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则对本报分析,大陆当前对台政策有两项主要顶层设计。

首先是中国官方2019年1月在《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讲话时,提出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倡议;第二则是预计在二十大后更清晰的“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

因此,他推断,二十大的政治报告将更明确显示未来五年,甚至10年的对台工作顶层思维。相关论述很可能把对台主张延伸到“统一后”,并在“中美竞争”的背景下,更着重“反独”与“反外部势力干涉”,且不能排除进一步对台立法的可能性。

王信贤还提到,对北京而言,台湾问题已然镶嵌在“两个百年”和美中竞争的内外两个大局中;对华府来说,台湾无疑是对华结构性战略中,抑制中大陆、对北京要价的一项重要筹码。

他认为,倘若《台湾政策法案》真的付诸立法,而北京在2023年的全国两会又对《反分裂国家法》进行修法,或推出“施行细则”,乃至推出更积极的“促统”法律,代表中美都以“国内法”来框限台湾问题,已然进入“涉台法理竞争”阶段。

面对北京步步逼近

台非绿政党或被迫“变色”

2024年1月,台湾将举行总统大选。因此,如何回应中共二十大后的北京对台政策,以及中美之间的竞逐,是台湾各阵营无法回避的问题。

面对北京加大军事行动,并逐渐擘划“统一后”的安排,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认为,即便是“非绿营”的台湾政党想争取执政,也会逐渐走向与大陆对立的光谱一端。

例如,国民党主席朱立伦6月访美时就曾提出,国民党是亲美政党,持续对抗共产主义,与中共做价值与制度的竞争,并强调“九二共识”是创造性模糊,是“没有共识的共识”(Non-Consensus Consensus)等。

但王信贤指出,相较于民进党,台湾非绿营政党对大陆而言仍是较有谈判可能的对象,而这些政党在2024前必须说服台湾选民的,是他们对“国家主权”的主张是什么。

至于目前执政的民进党,王信贤研判,未来基本仍会延续当前亲美抗中的政策路线,但民进党政府低调应对大陆8月的对台军演,引发不少民意质疑后,这套论述在2024年的大选是否能如同2020年一样无往不利,恐怕仍有观察空间。

九二共识未必能“包生子”

另外,针对大陆仍主张以“九二共识”作为与台湾各政党谈判的前提,赵春山认为,“九二共识”是作为两岸解决事务性问题的“谈判入场券”,重点在于求同存异。不过,当北京加速推动统一进程,令两岸问题必须走入涉及主权问题的深水区时,“九二共识”是否还够用?这也是大陆必须回答的新答卷。

美国对台战略变化频 中美解读恐现重大误差

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美国在台湾问题的着力越加显著,其中又以立法部门的行动最为明显。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8月访台后,多批国会议员也接踵而至,接着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在9月14日通过了《2022年台湾政策法案》,试图提升美台关系,加大对台军事援助。

根据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信强9月13日在一场研讨会上分析,美国以行政部门为主、相对一元性的外交政策信号源,正在慢慢地向二元甚至多元性演变,尤其是在对华和涉台决策领域,国会发挥了越来越具有破坏性的作用,这导致美方很多政策信号相互抵触,前后矛盾。

他认为,中美双方对于信号的权威性与可信度存在很大分歧,甚至对于哪些是应该予以严肃对待的政策信号也看法不一,意味着双方在解读彼此政策的时候极有可能出现重大误差,由此导致安全和外交政策出现始料未及的变化。

除了美国立法部门频繁对两岸问题表态外,美国总统拜登也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18日播出的节目采访上提到,若台海发生前所未见的攻击(unprecedented attack),将出兵协防台湾。这是他上任以来第四度做出相关表态,也是最明确的一次。

这番说法再度引发外界对美国“一中政策”究竟是维持战略模糊,还是转向战略清晰的讨论。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实力项目研究员贺博然(Brian Hart)在推特发文指出,拜登似乎试图在不正式改变对台政策下,转向“战略模糊+(plus)”,加强对北京的威慑信号,“但此举会让北京更有理由挑起危机”。

除了称中国大陆无端武力犯台时美国将介入外,拜登受访时还提到,美国有一中政策,而台湾有权判断是否要寻求独立。

对此,华府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亚洲计划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在推特上发言写道:“这是拜登第二次说我们应该让台湾决定是否独立。这将比他说如果台湾受到攻击,美国将保卫台湾的言论更让中国担心。”

中美短期料持续“对冲”经济问题牵制行动

CSIS中国事务专家白明(Jude Blanchette)接受路透社访问时则说,拜登所言不但没厘清美国政策,反而更混淆,“如果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变政策去捍卫台湾,那才更值得激烈争论,而不是从一个60分钟节目专访的内容”。

美国德州山姆休斯敦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则对本报分析,当前,美国对华鹰派抬头,虽然不会轻易跨过“一中政策”的红线,但对于“如何解读一中政策”,已产生质变,行政、立法部门更不断靠近、试探北京底线。

不过,他认为,虽然中美两国短期内持续“对冲”,但2024大选过后,美国的抗中态度能否存续,仍受经济问题牵制;而中国也同样面临经济下行压力。

因此,翁履中推断,中美接下来是否会向彼此递出橄榄枝,以缓解经济压力,应该在2023年的第一季度就能看出端倪,但在情势缓和前,台湾面临的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