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国特稿:四利箭考验安华政治防御力

时间:2023-12-31 08:1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国际时政

马国特稿:四利箭考验安华政治防御力

马来西亚首相安华执政一年来虽相对稳定,但民调显示,马国人民对安华的支持率在一年内大幅下跌,有近半的人不满意政府表现。接下来,安华还仍须做好准备,力挡四支利箭。

马来西亚首相安华2022年11月上台至今超过一年,马国政局与安华执政之前的五年相比堪称稳定。不过,安华接下来仍须接好四支利箭:马国民众普遍对官方发布的经济向好数据“无感”;柔佛苏丹依布拉欣放话出任国家元首要扩张元首法定权力;安华政府改革步调迟缓令支持者耐心渐失;以及团结政府内部巫统与民主行动党持续闹意见。

政治观察员认为,安华接下来仍然无法推出大刀阔斧和立竿见影的改革措施,他只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遇上国家元首要求扩权这类可能涉及修宪的敏感课题,安华政府要处理得面面俱到也绝非易事。不过,只要安华能拿出政治魄力与决心,继续稳住团结政府各党,接下来仍可见招拆招,取得政绩。

马国过去几年政局动荡,首相更迭频繁,安华已是五年多来的第五位首相。这影响了政府政策的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动力。

安华2022年11月上台后,接连宣布多项提振经济的计划,包括“昌明经济”方针、国家能源转型路线图、第12马来西亚计划中期报告,以及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等,除了提振经济和改善民生,更重要的是争取民心巩固政权。

民众感受不到经济发展成果 安华支持率跌至50%

安华政府高层几个月来多次宣布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的数据,但智库默迪卡民调中心11月22日发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安华的支持率已从2022年12月的68%跌至50%,跌幅达18个百分点。

不满意政府表现者则从19%增至48%。78%受访者认为经济问题是首要困境,这显示马国民众普遍感受不到安华政府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

分析员认为,首相安华虽然改革形象鲜明,但无法推出大刀阔斧和立竿见影的改革措施,只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取自安华脸书)

马国政治学者潘永强告诉《联合早报》,过去三年的冠病疫情以及通货膨胀与央行升息等因素,导致民生经济受影响。“未来一年如果美国联邦储备局停止加息,中美对抗缓和,令吉币值有望回升,政局也将更明朗,经济可能因此趋于稳定。”

不过他指出,如果安华政府调整补贴政策以改善财政赤字,势必对社会中间阶层带来压力。“其实政府不该一味发出乐观数据,反而应该清楚说明改革财政与补贴会带来的阵痛,让民众充分认识改革的后果,做好共赴难关的心理准备。”

马国双威大学政治学者黄进发受访时指出, 令吉疲软整体上是国际形势所致,如果政府能提振国内外对政治经济前景的信心,令吉就比较能站稳阵脚。

他说:“马国物价飞涨其实也受国际形势影响,并且可能继续恶化。如果政府大力打击财团或中间人操纵物价的乱象,譬如最近重罚鸡商,就能降低一些物价,抵消国际物价上涨的压力。”

马国过去一年物价飞涨,还面对白米短缺问题。(马新社)

时事评论员许国伟向《联合早报》指出,安华政府要让民众对经济发展“有感”,可行的做法包括全力拼经济、降通胀抑物价,以及继续派发援助金和补贴。

安华最近內阁改组委任的第二财政部长阿米尔,是业绩备受肯定的马国公积金局前总裁。许国伟相信,安华希望借助阿米尔的长处“拼搏国內经济发展”。

许国伟说,安华政府一年多来已经多次公布通胀率降至历史新低的消息,但这必须反映在物价上才能让人民感受到好处,因此预计政府接下来将进一步管制物价上涨。

安华政府12月4日向全国1000万符合资格的成年人发放100令吉(约28.8新元)的eMADANI电子现金,帮助民众抵消通胀压力。这是安华上台以来第二次发放援助金,也是受惠人数最多的一次。

许国伟预计,政府2024年将落实的针对性补贴政策,仍会让大多数中低收入者享有补贴。

协调王权以维护宪法

安华面对的第二支利箭是强势的新任国家元首和所主张的元首扩权。

柔佛苏丹依布拉欣2024年1月31日出任第17任国家元首,为期五年。依布拉欣在《海峡时报星期刊》(12月10日)刊出的专访中表明,他将运用影响力“矫正”国家,绝不当“傀儡元首”。

依布拉欣认为,反贪污委员会和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应改向王室负责、王室对司法任命和勋章颁发有说话权、重启新隆高铁且应穿越森林城市等。

柔佛苏丹依布拉欣表明将运用影响力“矫正”国家,绝不当“傀儡元首”。依布拉欣2024年将出任国家元首。(柔佛王室新闻办公室提供)

安华12月12日回应依布拉欣的主张时说,依布拉欣的建议并不影响联邦宪法,行政权和君主可以展开建设性讨论,前提是不能损害议会民主的原则,以及诠释君主地位的联邦宪法。

前首相马哈迪则认为,依布拉欣要求扩大元首权力,已经危及马国联邦宪法规定的君主立宪制。

前首相马哈迪认为,马来统治者与民选议会之间依法分配权力,比任何一方掌握绝对权力安全。(档案照片)

黄进发认为,依布拉欣这两项要求,并不符合马国君主立宪精神。“这是投石问路之举,如果安华处理不当,为了稳定政权而无节制妥协,在未来五年可能(为了应付依布拉欣其他要求而)疲于奔命。”

潘永强则认为,依布拉欣在出任元首前发出强势言论,似乎是向目前脆弱的团结政府展示力量。这显示,马国的民主转型不像其他东南亚国家面对军队难以国家化的问题,而是面对王权的压力。

他说,马国元首的任期是短暂和轮任的,也受到统治者会议其他八位统治者的制衡,因此不会因为个别元首的个人意志而轻易动摇涉及体制安排的宪法规范。“即使是柔佛苏丹所在的柔佛州,也没有发生动摇体制的重大变更。”

潘永强认为,比较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新元首利用自己的王室威望,对特定人事与政令表达意见,但这还不至于冲击君主立宪制度。“首相是民选领袖,面对这种情况应明确捍卫宪政体制,否则将失去民意支持。”

许国伟指出,希盟上台之前已主张法官及反贪会的任命改由国会负责,这与依布拉欣的主张有很大的不同。

在维护联邦宪法与宪政惯例方面,虽然安华说依布拉欣的建议可以讨论,但要做到“顺得哥情又不失嫂意”并不容易。

深化改革以兴利除弊

安华1998年与时任首相马哈迪闹翻后,一直以改革者形象而广受支持。不过,他执政超过一年,上台前的各项改革主张不但进度有限,一些还“跳票”了,例如延长莱纳斯稀土厂的执照,以及对朝野议员公平拨款等。

希盟向来的严办贪腐等改革主张,也因此遭反对党讥讽。他们将安华当年带起的改革运动“烈火莫熄”(reformasi,马来文改革的意思),讥为“烈火殁兮”(reformati,意指改革已死)。

许国伟认为,安华的改革不会大刀阔斧,安华能做且正在进行的改革是国会改革,包括恢复“1963年国会服务法令”,以及修订《政府采购法令》等。

不过,一些涉及国会的改革依然无法落实,例如朝野议员公平拨款等。其他涉及各方政治利益的制度改革,包括委任盟党领导人出任政联公司高职、公共服务机构的冗员与效率问题,以及教育与住房等各领域的种族固打制等,现阶段也几乎不太可能处理。

黄进发也认同这点。据他观察,安华政府在涉及族群认同与利益的教育政策等课题上,必然瞻前顾后而不可能有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改革国家财政体制与政策上,安华有必须赢得国际社会认可的压力,所以他对付浪费并削减预算赤字。事实上,他已从2024年财政预算案慢慢着手了。”

为了挽回民众对团结政府整治贪腐的信心,反贪污委员会12月21日宣布调查前财政部长达因的资产,包括查封达因家族在吉隆坡市中心的灵感大厦(Ilham Tower)。

85岁的达因与马哈迪关系密切,曾在马哈迪首次任相期间两度受委为财长。马哈迪2018年再次任相时,也委任达因担任国家元老精英委员会主席。反贪会的行动因此被认为官方接下来将对付马哈迪。

马国前财长达因与马哈迪关系密切。反贪会对付达因的行动因此被认为官方可能接下来将对付马哈迪。(档案照片)

黄进发指出,安华政府在政局稳定后追击前朝弊案是一举两得,既能削弱并威慑政敌,也能展现行政魄力。“如果成功打击达因,下一步可能就是马哈迪。”

许国伟则认为,反贪会调查达因的后续行动仍有待观察。虽然达因退出政治前线多年,但在政坛与企业界老树盘根,要深挖并不容易。

他说:“安华曾直指马哈迪和达因都要为当年央行炒外汇亏损案负责。是否真要调查就看安华是否有政治决心和魄力了。无论是否调查马哈迪,反贪会这次行动都形同敲山震虎,可能震慑继续支持马哈迪与国盟的人脉与资金来源。”

稳定盟友以长治久安

安华执政一年多来,国家政局明显比过去几年稳定,但执政联盟内部的巫统与民主行动党依然龃龉不断,最近的例子包括针对非马来人担任首相,以及是否恢复地方政府选举等课题隔空交火。

11月30日,民行党元老林吉祥在英国曼彻斯特对当地马国留学生发表演讲时说,马国宪法并未规定只有马来族能担任首相,他希望国家100年内能出现非马来族首相。

12月17日,民行党顾问兼联邦直辖区主席陈国伟在2023年联邦直辖区民行党大会呼吁重启地方议会选举,首善之都吉隆坡应成为恢复地方议会选举的起点。

这些说法不但引起土著团结党和伊斯兰党等反对党不满,巫统也严厉抨击民行党。不过,一般相信,巫统不会因此与民行党撕破脸,更不会因此而脱离团结政府。

黄进发指出,巫统留在团结政府的纠结,在于如何能享受执政利益,又能保持与希盟其他政党的“品牌区隔”。

他说,巫统领袖强力反击民行党领袖的相关声明,只是出于“品牌区隔”的需要。“民行党不可能在这(非马来族任相与地方选举)两者造成任何改变,所以巫统不可能为此与民行党关系恶化。”

许国伟认为巫统不会因此退出团结政府,因为巫统主席阿末扎希的领导层坚定不移地支持团结政府。

巫统主席阿末扎希目前牢牢控制巫统,并大力支持首相安华的团结政府。(马新社档案照片)

潘永强则认为,非马来族出任首相其实是假议题,因为马来族在人口结构上已超过马国人口半数,未来30年不仅非马来族不会任相,民行党也不会争取首相大位。

他指出,从州政府的组成即可看出这一点,例如民行党在霹雳和雪兰莪是大党,但都不争取州务大臣职位。

恢复地方政府选举课题则是希盟与马来保守势力的政治矛盾之处。潘永强说,民选地方政府是世界潮流,也涉及地方治理提升,更是马国政治下一阶段无法逃避的制度议题。

“要马来社会对此有信心,就必须在游说工作、选民数据和制度设计上都有更完整的部署。是否恢复地方政府选举需要政党之间的妥协与共识,不应该像现在这样,放任个别政治人物以随意放话的方式来讨论。”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