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前官员指出,一些国家对香港的印象已根深蒂固,港府须找到关键点扭转偏见,如鼓励团体集会。
香港前运输及房屋局长、教大公共行政学讲座教授及顾问张炳良星期二(10月1日)在香港《明报》刊登的专访中说,香港政府若想重建国际形象,需要策略性地找“关键点”(critical point)扭转偏见。
他建议政府可鼓励团体集会,显示香港仍然自由多元。“游行集会名义上是无问题,你要证明集会仍能进行,建制派都可以集会,五一工联会都可以游行。”
他还建议,目前反修例运动仍有逾6000名被捕者未被起诉,若证据不足就可不再处理。但他强调,这并非特赦,而是为事件划一条线。
张炳良称,中央政府多次提出香港需要改革,反映出中央政府不满目前香港管治,“否则都不会经常讲改革”。
他认为,经济是香港管治的核心问题,背后涉及香港人的信心、国际观感等问题,无法回避政治,不能只用经济手段“搞经济”。
香港有线新闻报道,港府去年修订处理公众集会游行的指引,强调自由有底线,并非绝对,如有必要维护国家安全,便可限制和平集会的权利,禁止任何不利于国家安全的游行和集会。
香港保安局长邓炳强今年7月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称,香港警方从2022年起从未反对过游行集会申请,强调举办游行集会的数量不能反映香港的自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