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项民调显示,冠病疫情暴发三年来,不少香港市民对过多的疫情资讯无所适从,甚至开始刻意回避疫情资讯。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魏然星期五(12月30日)在《明报》刊文指出,今年夏季,该院的疫情虚假资讯研究团队以电话访问了1008名港人,以了解市民在疫情下的资讯过量感知情况,同时探究资讯过量的原因和后遗症。
调查结果显示,过半香港市民“经常”接触到关于疫情的资讯,且他们在接触新资讯的同时,也会接触到假消息。
调查发现,近三成香港市民回答“有时”接触到关于疫情的虚假消息,约一成市民回答“经常”接触到,其中市民接触最多的虚假消息类型是冠病病毒传播途径。
文章说,疫情资讯可以提高市民的健康知识,促进自我保护行动,但海量的资讯素质参差不齐,真假难辨,令部分市民感觉资讯过量。
调查发现,有25.9%市民表示,“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当前冠病疫情讯息太多,占用大量时间;更有18.8%市民表示“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冠病疫情多到令人“难以承受”,还有22.9%市民回答“有些同意”或“非常同意”冠病疫情多到令人“无法有效消化”。
文章指出,疫情资讯过量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是民众刻意回避相关资讯。
调查显示,当受访者被问到是否不想再接触有关疫情的资讯时,回答“有些同意”和“非常同意”的市民,分别有15.4%和12.9%。
此外,对于是否“不再想了解疫情的进展”,分别有13.1%和13.4%市民回答“有些同意”和“非常同意”。
被问到是否倾向不去想疫情相关资讯时,分别有19%和13%市民回答“有些同意”及“非常同意”。
文章认为,如今的现实是,“我们已迈入一个资讯过载时代”,而资讯过多的后遗症包括资讯处理压力升高、资讯接收意愿降低,令市民对资讯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