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监管与IPO入口收紧 中国股市仍未见起色

时间:2024-08-03 07:2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特稿:监管与IPO入口收紧 中国股市仍未见起色

风险投资人余远(化名)六年前投资了一家中国医药企业,去年初他向自己的出资人预测,这家公司今年能在中国A股上市。可如今,他已不像当时那样有信心。他对《联合早报》说,在中国当前严监管的环境下,公司大概率无法通过上市审核。

今年以来,中国严把上市关,上半年中国股市首次公开募股(IPO)数量同比断崖式下滑。

根据中国金融工程和财经数据库Wind数据,1月至6月,仅46家公司首发上市,同比减少74%;首发募集资金总额338.36亿元(人民币,下同,62.59亿新元),同比下滑84%。中国上市审核要求变高,导致被拦在上市门外的企业和主动撤回上市申请的企业都增加了。

这个局面,对投资人获利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以余远为例,六年前他投资的医药企业估值在3000万元左右,如果按照上一轮融资后近1亿元的估值上市,他至少能获得二至三倍回报。

他说:“现在这样的假设只停留在会议材料上了。国家鼓励资本要耐心,也是劝我们不要着急上市套现。”

中国上半年IPO节奏收紧,上市新股数量和首发募资金额均同比降逾七成。(早报图表)

官方希望促使上市公司质量提升 却影响市场资金量 

中国官方大幅收紧IPO,对应的是去年至今表现欠佳的中国股市,上证指数屡次失守3000点。

为活跃资本市场,北京出台降低交易成本、加强上市公司派息等措施,并开启“长牙带刺”的严监管,强调控制上市准入,严防质量不高、流动性不足的新股,占用市场内资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 ,中国国务院4月印发俗称“新国九条”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用意是严把IPO入口关,从源头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督促企业树立正确上市观,也让不符合上市要求,企图通过粉饰业绩、“带病闯关”的企业过会率降低。

在此之上,企业若信息披露不规范、尽职调查把关不严、质控内核风险识别不足,将面对处罚。在官方严管的威慑力之下,中国市场还出现“撤单潮”。今年上半年,有297家企业终止上市;去年和前年同期,这个数字为120家和141家。

不过,股市并未因监管从严而大有起色,私募股权机构反倒被深度套牢。

常垒资本管理合伙人石矛受访时说,随着IPO收紧,一些机构担忧投入初创企业的钱不知道该如何收回。这又进一步造成投资人出手更慎重,进而影响股权投资市场上的资金量。

投资分析机构CB Insights的二季度股权投资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亚洲创业企业融资额为97亿美元(130.46亿新元),10年来首次跌破100亿美元;中国降幅明显,环比下降超过一半。

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融资额从2021年起逐年下滑,今年第二季环比下降超过一半。(早报图表)

为获得融资,创业公司只好降低估值。中国科技媒体36kr今年4月的一篇报道引述一名财务中介称,“降估值现象挺普遍的,且降幅都不低;投资人也没钱了,对估值的要求极为苛刻”。

内外部原因导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减少

中国官方对资本市场加紧监管还引发了另外一个问题:中国独角兽企业的长成是否受到拖累?据官媒报道,中国官方今年5月在一场企业和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就提问:“我们的独角兽企业新增数量下降的主因是什么?”

独角兽指的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13.43亿新元)的未上市企业。高估值代表着市场对这些企业成长前景、业务规模的期待,也意味着更高的投资收益。

此前,中国的独角兽数量与美国不相伯仲。据胡润研究院统计,2019年中国有206家独角兽企业,比美国的203家多出三家。到了2024年,中国以340家独角兽企业位居全球第二,远远少于美国的703家独角兽企业。换言之,中国五年内只增加了134家独角兽,而且增量多数出现在2020年和2021年,去年新增独角兽仅15家。

受访专家认为,独角兽新增数量减少,与IPO节奏放缓有一定关联,但并不是全部原因。

田轩指出,IPO节奏放缓连带影响了市场投资热情;IPO发行定价机制调整,也倒逼市场估值重塑,潜在独角兽通过IPO实现大规模融资、大幅度估值提升的难度加大。但他强调,这只是导致独角兽减少的部分表象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本流动性不足。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认为,中企减少赴美上市,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独角兽数量。他说,过去10年,很多互联网中企瞄准赴美上市,相较于A股和港股,美股对于企业行业或概念的接受度更高,估值也更高。现在不仅中企赴美上市数量减少,中概股也经历了一波估值下滑,所以即便仍然有中企赴美上市,估值也趋于保守。

官方“指挥棒”下 资本流向恐厚此薄彼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高层强调高科技和新质生产力,业内人士也担忧资本将大量流向这些领域,而不属于这些领域的企业则会继续面对融资难题。

4月的中共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中国国务院6月也印发“创投17条”,鼓励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17条”要求引导保险资金、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建立创业投资与创新创业项目对接机制,组织遴选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带动就业较多的企业和项目,加强与创业投资机构对接。

常垒资本管理合伙人石矛分析,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半导体、航空航天、大数据、先进制造、能源、电子信息等项目符合国家需求和战略。

但现在创投市场上那些不属于这一范畴的企业,“可能融资状况就不太好”。石矛说:“好公司不一定就是科技含量最高的公司,消费、传统企业,也应该要看到希望。”

热度: ° | 返回联合早报首页 可查看更多内容。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