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过去15年服役或下水了一大批性能更佳、技术水平更优的大吨位作战舰艇,包括三艘航空母舰,被外界形容为“下饺子”。中国海军从近海的“黄水海军”,逐 步迈向远海的“深蓝海军”,它的作战能力与美国还有多大差距?整体装备与编制还有哪些软肋?
13年前,中国官宣将把前苏联一艘半成品航空母舰改为军事用途,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对此表示理解,并称中美两国有足够的智慧避免冲突。而今,当带着美国最先进航母特征的福建号5月正式公开亮相,美国舆论场再难看到坎贝尔式的大度。
除了因为中美关系整体紧张,双方矛盾和敌对情绪高涨,以航母为代表的中国海军装备在过去十余年来突飞猛进,也让美国加大了对中国这个战略竞争对手的高度警惕。
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海军近年来已从以近海防御为主要战略任务的“黄水海军”,逐步迈向具备远海护卫能力的“蓝海海军”。
所谓远海,一般是指离岸200海里以上的深蓝海域。在解放军海军建军75年里,大部分时间都是一支只能在近海作战的“黄水海军”。2015年《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首次提及海军战略转型,要求海军逐步实现从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
近年来,南中国海主权纷争不断,台海两岸的官方交流也在2016年民进党执政后冰封,台海问题成为本区域风险最大的热点之一。随着中美关系不断下探谷底,为潜在冲突做军事准备,成为中国海军现代化的迫切动力。
2009年海军建军60周年以后,中国海军加速朝着“走向深蓝”的目标迈进。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与政策系主任霍姆斯(James Holmes)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中国海军远海作战能力在过去15年中取得长足进步,这包括航空兵、防空、反潜和远海补给等领域。
这期间,中国海军服役或下水了一大批适航性更佳、技术水平更优的大吨位作战舰艇,包括三艘航母、八艘055型万吨级导弹驱逐舰、九艘大型综合补给舰,以及数十艘计的052D型驱逐舰和054A型护卫舰。同时,海军编队持续前往亚丁湾护航,愈发注重深入远海进行实战化演训。
根据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报告,仅在2014年至2018年间,中国下水军舰的总吨位达67万8000吨,比同期法国、德国、印度、意大利、韩国、西班牙等国海军下水舰艇吨位总和还多。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国及亚洲安全项目主任袁劲东告诉《联合早报》,中国海军最显著的成绩是舰艇数量已达约350艘,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军。
福建号航母将改写中国海军战力
、中央军委主席中国官方2018年4月在南中国海阅兵时称,“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的任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迫”,要求“努力把人民海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军”。
军事观察家认为,中国要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军,除了要有一流的武器装备,还得具备打败一流海军的能力。主要衡量指标是,当南中国海或台海等中国周边的热点区域发生冲突时,解放军能否抗衡美国海军,或阻止美军对台海局势的介入。
中国海军目前已经服役的两艘航母——辽宁号和山东号具备远海作战能力,但由于在滑跃式起飞与舰载机数量上受限,尤其是缺乏固定翼舰载预警机,在很多军事专家看来,这两艘航母的战斗力仍有限。
这样的情况在福建舰航母服役后将会改变。福建舰今年5月海试后,外界普遍认为,这艘最先进的航母,将给中国海军的战力带来实质性提升。
福建舰的主力舰载机编队预计将以歼-15和歼-35为主,后者采取隐身设计;它也能搭载可弹射起飞的空警-600预警机。
预警机是航母编队在远海独立实施高强度作战所需的装备。相较于目前服役的直-18J舰载预警直升机,空警-600最大的优势是飞得更快更高,留空时间也大幅提升,可以将航母防空警戒圈向外拓展几百公里,为整个航母编队编织一层更大更绵密的防护网。
有分析认为,福建舰服役后,中国海军将有能力在台湾以东海域保持存在,甚至在台湾东部实施两栖登陆。
分析:中国航母数量与经验仍难匹敌美国
福建舰未来入列,将让中国海军向“深蓝海军”迈进一大步,但一些分析认为,单靠一艘福建舰,仍不足以改变西太平洋的海上力量态势,让中国海军摆脱第一岛链的限制。
美军太平洋司令部联合情报中心前主任舒斯特(Carl Schuster)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福建号航母依然无法在数量与性能上匹敌美国航母,只能在第一岛链外围短暂出击。
美军拥有11艘核动力超级航母,今年2月曾一度有五艘航母现身西太平洋。中国军事专家张军社受访时说,美国航母目前仍占有绝对优势。
袁劲东则提醒,随着人工智能和远程精确打击武器等新兴技术的出现,航母可能会变得相当容易受到攻击;中国海军近年来有提高水平,但仍处于发展成熟航母特混编队的早期阶段。
他说:“自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海军几乎不间断地参与各种军事行动,在环球航行和执行各种任务方面都非常有经验,这需要无缝有效的指挥控制、后勤保障、联合作战等,而中国海军在这些方面远远不够。”
袁劲东因此认为,经验可能是中国海军距离一流海军最重要的差距。
不过,除了武器装备上的比较,军事学者也认为,不能忽略的是中国在西太平洋的地理优势。
霍姆斯指出,简单的航母对航母的比较,从根本上歪曲西太平洋未来战争的性质;战斗不是纸面数据的比较,而是发生在真实的地球物理环境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中国的主场优势。
在靠近中国大陆的西太平洋,中国空军的歼-20、歼-16与空警-500将有能力帮助中国海军争夺远海制空权;火箭军的一系列远程导弹,也会对西太的一系列美军基地与水面舰队构成威胁。
解放军愈发重视联合作战能力
霍姆斯强调,这是一个联合海上力量的时代,不仅是海军,空军、陆军和火箭军都是中国海上力量的组成部分,“只关注某一个军种,忽视其他军兵种,实际上是一种误导”。在如太平洋般广阔的战场上,要想准确发现并引导远程导弹击中移动中的航母,必须在探测、跟踪、瞄准和打击之间形成闭合的杀伤链,这有赖先进的侦察与监控体系。
今年4月,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被撤销,并分拆组建为信息支援部队、军事航天部队,以及网络空间部队。
中国军事专家曹卫东指出,此举凸显解放军愈发重视联合作战和战场信息感知,通过资源整合,海军、空军与火箭军能更有效获取互通信息资源,与其他军兵种更能有效协同作战。事实上,中国也在增加跨军兵种的联合演训。
霍姆斯说:“中国海军已建立起一支能够在岸基火力的保护下作战的舰队。海基和岸基力量之间的这种共生关系是很难被击败的。
中国海军远海后勤能力跃升
后勤补给曾是阻碍中国海军走向远海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但2009年后,中国海军先后获得七艘903A型和两艘901型综合补给舰。
补给舰主要用于在海上向海军舰艇供应燃料、弹药、淡水和食品等,以扩大舰艇的作战海区范围。补给舰的数量与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海的距离,以及在远海持续作战的时间。
配合中国海军建军75周年和西太平洋海军论坛的召开,中国官方4月下旬邀请中外媒体到海防重镇青岛,参观多艘现役主力战舰。
《联合早报》记者登上可可西里湖号903A型综合补给舰。这艘舰2019年服役,已多次到远海执行任务,包括两次前往亚丁湾护航、在南非参加中俄南三国海上军演,以及在西太平洋的实战化演练。
这艘排水量约2万吨的大型补给舰体型庞大,远超驱逐舰一类的主战舰艇。在军舰上,记者看到全新研发的专用油料补给系统,据介绍可大幅提高补给效率。
在中部甲板,前后各有一个补给专用门架,两舷各设一部大型吊机。虽然甲板上密布各类补给设备,但仍有宽敞的空间供叉车等设备运作。
舰上官兵介绍,该舰可补给柴油、淡水、航空燃料、弹药与食品,通过横向、纵向、垂直和并靠等方式实施补给作业,具备在舰艇两舷同时进行多向补给能力,能完成更加复杂情况下的舰队补给任务。
至于该舰能在几级海况下完成补给,以及该舰航速能否跟随主力舰队机动,官兵无法透露。不过,据英国权威防务杂志《简氏战舰》分析,903A型补给舰航速达到19节(1节为每小时1.852公里),能够伴随主力舰队机动,其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已具备基本的的远海作战能力。
官方没有在开放活动中向媒体展示更先进的901型补给舰。这款补给舰排水量达到近5万吨,较903A型几乎扩大一倍,配备两架舰载运输直升机,且航速更高,被中国军迷称为“航母奶妈”。
反潜仍是中国海军关键短板
除了海面上看得见的武器装备,水下力量也是衡量现代海军作战能力的关键一环。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欧汉龙(Michael O’Hanlon)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分析,中美在台海的潜在冲突很可能发生在水下,即中国试图击沉美国舰艇的努力,可能主要在水下进行,而美国阻止中国潜艇的努力也得通过潜艇来完成,因为潜艇最不易受中国主场的影响。
中美两国目前都有庞大的潜艇部队。根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2022年度中国军力报告》,解放军海军目前有六艘攻击型核潜艇、六艘弹道导弹核潜艇和44艘常规动力潜艇,规模为亚洲最大,世界第三。
《华尔街日报》去年11月报道称,中国通过运用新型潜艇降噪技术、打造被称为“水下长城”的水下传感器网路,以及扩充潜艇数量,可能即将终结中国潜艇被美国潜艇全面碾压的时代。
袁劲东认为,尽管中国的潜艇部队仍在发展中,但已经是中国海军阻止美国海军介入台海的重要倚仗。
但霍姆斯指出,中国海军固然在硬件和人员培养上进步显著,但反潜仍是薄弱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目前拥有67艘核潜艇,包括49艘攻击型核潜艇。此外,日本海上自卫队常规潜艇的静音性能与反潜经验被外界普遍认可,澳大利亚也将要通过澳英美三边安全伙伴关系(AUKUS)从美英两国获得核潜艇。
美国之音也引述前美国海军情报官员、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达姆(J. Michael Dahm)的分析称,考虑到声音在水下传播的方式,深潜的潜艇才是追踪其他潜艇的最佳平台。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潜艇已经达到能够在水下进行反潜战所需的安静程度和声纳技术水平。
达姆因此预计,美国和盟国会在2030年代继续保持水下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