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誓就职不到10天,俄罗斯总统普京就踏上了访问中国的旅程。这是普京第19次以总统身份访华,也是他开启新一个六年总统任期的外交首访,目的是在中俄建交75周年之际,深化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除了外长拉夫罗夫,普京此行还带了共六位副总理,以及财长、央行行长、银行与石油公司CEO、铝业大亨等。这个豪华阵容,凸显俄罗斯对中国的强烈需求与依赖,中方则将之解读为普京本人以及俄罗斯对中国的高度重视,不管美国与欧洲国家如何不舒服,如何满眼不快地盯着中俄深化关系,中国正以高规格礼遇,接待普京这趟访华。
央视星期四晚间的新闻联播,共用了超过21分钟来报道普京访华的消息,包括隆重的欢迎仪式、普京与中国官方举行小范围会谈、两人共同主持大范围会谈,发表中俄联合声明,签署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以及中国官方罕见地与普京共同会见记者,对世人昭示中俄团结,强调中俄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典范”。
据央视报道,中国官方还在人民大会堂为普京举行了欢迎宴,中国总理李强另外会见普京,普京也向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在容纳这么多内容后,新闻联播还比平常加长了四分钟,央视主播康辉还以“老朋友再次见面”短视频另做报道。中国对普京此行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一些西方媒体看来,中国对普京的礼遇,以及中俄关系的密切程度,让他们有些抓不着头脑。毕竟,普京显然才是更需要中国的一方。自从2022年对乌克兰开战导致与西方世界彻底决裂之后,普京已别无选择地把外交重点明显转向了中国,学者称之为“东转南近’的对外战略布局再调整。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严厉制裁下,俄罗斯失去了欧洲这个最大的能源买家,不得不寄望印度和中国作为替代市场,但印度购买力与中国不可相提并论。陷入战争泥潭的俄罗斯,对资金的需求又更为迫切,克里姆林宫需要中国买能源,需要购买芯片等军民两用零部件来维持军队,还需要能用于对外交易的货币。
中国实际上成了俄罗斯的一根救命稻草。中方数据显示,2023年中俄双边货物贸易额同比增长26.3%。美国认为,这其中包含许多军民两用物资,比如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告诉《纽约时报》,去年俄罗斯武器生产所需的高优先级进口产品中约89%来自中国,包括用于制造军事装备的机床、光学设备、电子传感器和电信设备等等。
除了经济与物资贸易外,此刻的俄罗斯还必须展示自己在国际上并不孤独,还有强力的朋友。6月中旬全球100多个国家元首将齐聚瑞士召开和平峰会,普京则须避免瑞士峰会形成国际反俄阵线,他为什么抢在就职后的第一时间访华,并向全球直播,原因也就更清楚了。
那中国是如何看待普京的殷切示好?俄罗斯的转向与计算,中国何尝不是心知肚明?比如,此前四次普京就职总统,就从未将中国列为“首访国”,而是主要选择了原独联体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白罗斯,最近一次在2018年还选择了属于西方阵营的奥地利,反之中国元首则有好几次首访都选择了俄罗斯。
在考虑到上述背景后,普京在与中国官方共同会见记者时称,发展俄中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这句话就十分耐人寻味,又不能简单理解。
事实上,中俄关系的复杂性超过多数人的认知,这两个毗邻的大国有着复杂的历史、领土、经济利益纠葛与地缘政治竞合关系。
对中国来说,俄罗斯首先是一股可以合作以对抗美国的关键力量。在台湾问题、中国的南中国海领土主张、中亚开发,乃至对北极通道上,俄罗斯不止能为中国提供助力,还能牵制中国的反对力量。比如,中俄自2022年开始在东海海域举行联合海上军演,就直接对台湾构成压力。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俄战略协作关系不可能是真正的同盟、又不是简单的权宜之计。一个简单事实在于:即使中俄关系疏远,美国也不会改变对中国的态度,而会继续把中国视为最大潜在威胁与对手。
也因此,中国即使承受美国与欧洲的压力,也必须对普京表现尊重、确保俄罗斯有“活路”;同时力求平衡,努力保持与欧美的关系不至于破裂。美国强烈的反华姿态,只是让中俄更紧密地靠在一起,而国际社会正面对的棘手难题,比如俄乌战争、中东问题等,更难在大国合作下出现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