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马二会侧重中华民族论述,引发两岸舆论关注,甚至传出台湾候任总统赖清德若能把握“中华共识”,就能促使两岸关系趋缓。不过学者分析认为,北京此时强化中华民族论述,意在应对民进党长期执政造成的“去中国化”现象。
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中国官方与台湾前总统马英九,继2015年新加坡会谈之后,睽违九年,上星期四(4月10日)在北京再次会晤。双方会谈重点聚焦在中华民族、血脉、文化等软性诉求。
不过,进一步对照双方释出会后的谈话稿可以发现,尽管两人均强调“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侧重角度却有所不同。
根据新华社发布的内容,中国官方除了持续强调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追求和平统一之外,在谈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直指关键是“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核心是对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基本事实有共同的认知”。
接着,中国官方才说:“只要不分裂国家,只要认同两岸都是中国人、一家人,两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来,就家里人的事先接触交流起来,增进了解,累积互信,化解矛盾,寻求共识。”
这显示,对北京而言,中华民族论述的重点,在于凸显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接受《联合早报》时分析,北京认定民进党长期执政,在台湾推行去中华民族、去中华文化;且相较于“法理台独”,“去中国化”才是民进党一直在做的事,是“真议题”,因此中国官方此时才会格外强调。
在习马二会前,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2月下旬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台湾民众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比率已下降到仅2.4%,创1992年调查以来新低。
曾任大陆国台办副主任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去年8月出席公开活动时就曾指出,多数台湾民众的中国人身份认同变异,是受台独势力进行台独教育、宣传和实行“去中国化”政策影响而产生,但仍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有认同感。
他认为,只要台湾民众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两岸和平统一的民族和文化基础就在。
上海台湾研究所所长倪永杰则对本报指出,习马二会进一步释出两岸需要反对去中国化,反对两岸对抗、脱钩断流的信息。“台湾同胞更需要‘再中国化’,需要增加两岸青年交流,塑造共同情感、共同记忆”。
相较之下,马英九在这次会谈中,则通过两岸同属中华民族的论述,抛出尊重制度不同、和平发展的呼吁,更暗指两岸若兵戎相向,就无法达成民族复兴。
他在会中强调,对台湾来说,没有稳定和平的两岸,就没有安定进步的台湾。对中华民族来说,没有和平共荣的两岸,也不会有璀璨光明的未来。“我诚挚地希望,双方都应该重视人民所珍惜的价值与生活方式,维护两岸和平,以中华文化蕴涵的智慧,确保两岸互利双赢”。
另一方面,由于赖清德即将在5月20日上台,有观点认为,北京借习马二会递出橄榄枝,只要赖清德愿意谈“中华民族”,便有机会缓和情势。
曾参与促成2015年习马会的台湾淡江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系荣誉教授赵春山,在习马二会后接受网络直播节目访问时就研判,“中华”二字就是通关密语,只要有中华共识,什么都可以商量。
赵春山认为,如果民进党做出调整,两岸关系即使在民进党执政之下,还有和平可期;但若民进党在民族、中国人等概念中仍然模糊,对北京来说就是“非我族类”。
马英九返台后,星期一(16日)也在脸书(Facbeook)发文,建议赖清德宣誓就职时,能遵循《中华民国宪法》,依据《宪法》“一中”架构,确认两岸不是两个国家,并保证不走台独道路,让两岸回到共同政治基础“九二共识”,对等、尊严展开各项交流。
但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包承柯受访时分析,习马二会主要是从加强两岸民间交流的角度去思考,而民间交流只要双方具有共同民族意识,就能进行,未必需要“九二共识”这么严谨的政治基础。
他认为,倘若赖清德在5月20日就职演说时,能够提到中华民族的思考逻辑,对推动两岸关系是有积极加分作用的。但包承柯指出,中国官方在习马二会上还是强调了“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这项政治基础依然必不可少。
而在习马二会前,赖清德4月6日出席活动时公开抛出,他上任后将会坚决守护台湾主权,延续民主自由制度,并进行“国家重建、社会改造,洗涤每一个人的人心”。有观点推断,这意味着赖清德将进一步从教育、文化层面着手,推动“软台独”。
王信贤则认为,北京对赖清德的台独定性明确,“这种定性要去改变其实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此,即便赖清德愿意在就职演说释出友善信号,北京“观其行”仍会多于“听其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