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星期二(5月16日)说,当前中国经济不存在通缩,总的来看,下阶段也不会出现通缩。
根据中国经济网报道,付凌晖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分析说,从CPI(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CPI同比涨幅总体上是回落的,4月份同比上涨0.1%,涨幅比上个月回落了0.6个百分点,CPI走低主要是一些阶段性因素影响。
付凌晖说,一是食品价格的回落。随着气温的转暖,鲜菜、鲜果供应增加,市场价格有所回落。同时,生猪市场供应总体充足;二是能源价格降幅扩大。今年以来,受到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能源价格总体上趋于回落,对国内居民消费汽柴油价格输出型影响显现,4月份CPI中,能源价格同比下降5.4%,比上月降幅有所扩大。
三是国内部分耐用消费品降价促销。今年以来,受到汽车优惠补贴政策去年底到期影响,国六B的排放标准在今年7月份切换,车企降价促销力度加大,带动了价格的下行。四是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上年同期受到疫情冲击,猪肉价格进入到上涨周期等因素的影响,食品价格涨幅扩大。同时,由于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全球疫情影响,去年国际油价高涨,带动了CPI中能源价格上升。
付凌晖称,在价格中食品和能源由于受到短期因素影响,往往波动会比较大,看价格总体的状况,更重要的还要看核心CPI。从核心CPI的状况来看,4月份同比上涨0.7%,涨幅和上月相同,总体保持基本稳定。从核心CPI目前的情况来看,目前0.7%的涨幅和疫情前相比还是偏低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服务需求仍在恢复中,相关价格涨幅跟过去相比偏低。
他分析说,从下阶段情况来看,CPI同比涨幅阶段性低位运行还会持续。一是因为中国经济社会恢复常态化运行以后,供给需求都在改善,但是需求的恢复相对于供给改善仍显不足;二是国际输入性影响可能还会持续;三是翘尾因素减弱。
付凌晖强调,总的来看,价格涨幅低位运行是阶段性的,随着扩大内需政策显效、经济活跃度提升,就业逐步改善、收入增加、消费信心增强、消费场景恢复拓展,将带动CPI涨幅回到合理水平。
中国4月份CPI涨幅降至两年多来最低水平,生产价格指数(PPI)则连续第七个月下降。分析认为,这两项最新经济指标,连同本周疲软的贸易数据以及最近制造业活动萎缩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内需求仍然疲弱,中国经济复苏的力度可能正在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