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
点
北看记
冠病疫情在中国排山倒海般来袭,确诊人数短时间内飙涨。连日来,当地的同事与朋友纷纷反映,他们的亲朋戚友多半都“阳了”。与此同时,民众买不到感冒药,北京市火葬场火化炉全天候超负荷运作仍应付不了需求,长长的车龙在火葬场外苦候的照片与帖子,充斥社交媒体。在这幅画面中,趁机坐地起价,大发灾难财的黄牛与无良商人,也不出所料地如期而至。
许多省市的医疗系统承受着巨大压力,前来求医的病患激增,医护人员作为高危群体也大量染疫,在双重挤压下,多家医院早前已号召轻症者带病上岗。北京一家公立医院医生本周更在网上留贴透露,其医院只剩下25%的运营能力,急诊室挤满了病患。另据当地媒体报道,温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发热门诊的就诊量,从过去的一天约50个号,到12月21日一天已超过1000个号。
大量人员确诊相信也冲击公务机关的正常运行,浙江、重庆、安徽、贵州省贵阳市等,均已官宣无症状甚至轻症均可正常上岗,所谓的“不能借口‘阳了’不履职!”
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中国疫情,尤其担心中国的疫情失控可能导致新变种毒株出现,中国官方通报的数字,却与外界的焦虑形成反差。据国家卫健委的通报,星期三(21日)全国31个省市区只新增确诊病例3030个,无新增死例。在官方取消全员核酸检测,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又收窄冠病死亡病例的定义后,人们已预料到官方统计的疫情数字会与现实脱节,但这个失真程度简直太魔幻。
我是在听说有友人家中长辈在中国确诊病逝,才猛然发现奥密克戎病毒的威胁原来没那么远。对大多数人来说,它确实只是“大号流感”,挺过去就好了,但是对一部分患者来说,问题可没有那么简单。重症甚至病逝者人数在所有患者中,占比可以很低,但是对他们与他们至亲来说,所失去的就是整个世界。
在焦虑下,我问了一圈有长者在中国的同事和自家亲戚,好在“阳康”的还是较多,但听说,退烧药在好多地方的市面上全买不着,经医院确诊,也开不出多几颗药,让人心急如焚。
仔细想来,有许多情况是疫情防控放开的必然后果——病例必定上升,死例也会出现。既然中国有大量人群在几周内快速染疫,死亡数字大涨就不算意外事件。但因为不知道真实数字,外界也不能确定这些重症与死例算不算疫情暴发下的“正常值”。
真正叫人困惑不解的是,上述的局面世界其他国家都经历过、验证过,中国对此的准备却极不足,信息又如此高度不透明。
比如说,过去两年来全国不断加强和扩大核酸检测力度与范围,却没有以同样力度提升疫苗接种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以灭活疫苗全程接种通常需要三针,但截至11月底,中国8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加强剂的仅有四成。
在这个情况下,本月7日中国政府大幅放松防疫,而且可以提前准备的感冒药、退烧药都未备足。药品不足其实也算是早前封控防疫衍生的恶果之一。按说中国这些药品的生产低廉,但过去两年政府规定民众须出示证件才能购买这类药品,以致进口商和药厂提供这类药品的动力不足,如今一下子开放,全国各地突然药品供不应求。
回想起来,在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世界多国常见的一句话叫“拉平曲线”,意即尽力将染疫人数峰值拉平,避免医疗系统崩溃,同时为疫苗接种、药物研发争取更多时间,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人民伤亡。
中国则是在冠病全球化的三年后,才全面进入与病毒“贴身肉搏”的阶段。刚过去的周末,浙江、山东、广东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或中共省委常委会议,都提到要有效削峰、拉平曲线、平稳渡锋。但在现实中,人们普遍所见的景象更像是寻求快速过峰、尽早达峰然后过峰、之后就可以完全复工复产,让中国经济回归正轨。
中外专家都称,中国会有六成人口在第一波感染潮确诊,峰值一个月内就会达到,甚至马上来临,整个疫情估计要三到六个月才能渡过。如果信息依旧不完整,最终冠病疫情全面进入这个大国后,多少人确诊、多少死例,都将不清不楚。好在奥密克戎确实比原始毒株弱,但民众也都清楚,更险峻的大关还在眼前,唯一的选择就是用身体和健康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