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喜庆
中共二十大召开前的一周,美国主动升级科技战,加码大范围限制芯片对华出口,让中国一度寻求在中共党代会前维持外部环境稳定的希望落空。而令人比较意外的是,本周二十大召开期间,中国与西方关系又起波折,影响面不仅限于美国,还涉及欧盟、德国、英国等,为二十大后的中国外交注入更多变数。
面对挑战重重的外部环境,中国官方星期天(10月16日)在二十大开幕式上作报告时,号召中国民众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但同时也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对外部动荡前景未来可能继续加剧示警之余,还对克服来自美国日益升高的竞争展现信心。
中国官方作报告时并誓言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显然意味着二十大后的中国,将更集中精力直面拜登政府升高的科技战,也暗示着中国在国家安全、高科技领域与美国加速脱钩的时刻,仍能承受美国供应可能被切断的压力。
二十大开幕隔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再度对华发难,评估中国过去10年产生极大变化,批评中国官方对外正带领中国朝更“具侵略性”的方向前行,对美国利益及价值观构成挑战。
布林肯在斯坦福大学的论坛上也再打“台湾牌”,指中国官方改变两岸现状,制造巨大紧张。
尽管布林肯也重申,美国仍愿在谋求共同利益方面同中国合作,但在二十大召开的敏感时间点对中共高层提出尖锐批评,还是为中美元首可能在11月举行的首场面对面会晤制造了不确定性,也再掀美中外交口水战。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星期二(10月19日)罕见地点名布林肯,批评他篡改美国对中国的承诺,呼吁美国履行承诺,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落到实处。
二十大期间,接踵而来的外交矛盾还来自欧洲。欧盟各国外长星期一在卢森堡召开会议之际,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评估,中国正日益成为欧盟“强大的竞争对手”,并在非洲、亚洲和拉美等区域想方设法增强影响力。
欧盟外长会前的一份内部文件则预计,二十大将确认中国未来在政治闭锁、经济科技自立实施“内视型政策”,并可能扩大中欧“政治选择上的分歧”。
文件也强调台湾问题对中欧关系的影响,并警告欧盟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是“战略脆弱性”,敦促强化与美国、印太地区的合作,在经济及产业供应链上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预示欧盟可能有意加大与华脱钩力度。
汪文斌星期一重申中欧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提醒出于政治目的人为设限将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欧盟自2019年起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竞争对象及体制对手”。博雷利表示,星期一的会议大致再度确认欧盟对待中国的方式,仍可与其在气候变化等共同关心的领域接触。
但他也警告欧盟须以“清醒的方式进行接触”,原因是中国作为竞争对象的角色已变得更突出。这番强调竞争及有限合作的表态,显示欧盟的对华立场可能正在进一步向美国靠拢。
另一方面,德国三大情报机构星期一也在年度公开听证会上,提醒德国政商界在和中国打交道时不要“太天真”,警告必须重视“全球崛起的政策中国”带来的威胁。国内情报负责人还以环境危机形容来自中俄的威胁:“如果俄罗斯是一场风暴,中国就是气候改变。”
德国情报机构也称,中国多年一直在对德国军队进行“精心布局的间谍活动”,另外还警告,允许中国在汉堡的集装箱码头等基建中拥有股份会带来风险。
汪文斌星期一则呼吁德国停止鼓吹“中国间谍威胁”、捕风捉影诬蔑抹黑中国,不要将正常合作政治化。
德国情报单位叠加政府其他核心成员近期的对华言论,显示公开反对与中国脱钩的德国总理朔尔茨,可能已沦为少数。
二十大开幕当天,示威港人被拖进中国驻曼城领事馆内殴打事件也正掀起中英新一轮外交风波。大曼彻斯特地区警方星期二发声明称,已针对事件展开调查,承诺将其认为有罪的任何人绳之以法。
汪文斌星期二则指扰乱分子非法进入领馆,馆方有权采取必要措施来维护场所的和平与尊严。
英国外长克莱弗利星期三则批评打人事件“不可接受”,称当天的示威和平且合法,透露英政府正考虑进一步采取行动。
二十大尚未落幕,中国外交难题已一一再度浮现,都将考验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定力和智慧。中国下周是否将以针锋相对、以牙还牙的方式应对这些外部挑战,将是舆论的下一个观察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