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中国常态化核酸谁买单?

时间:2022-05-27 23:5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下午察:中国常态化核酸谁买单?

中国疫情趋缓,但动态清零政策仍要坚持到底。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都已开始推行常态化核酸检测。日积月累,多地进行核酸检测的费用不菲,最终谁将为此买单?

常态核酸检测的规模

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等报道,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月9日召开会议强调,要提升监测预警灵敏性,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拓宽监测范围和渠道。而在本周一(23日)的发布会上,中国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再次强调,要完善常态化监测机制,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方便群众就近就便进行核酸采样。

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有17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千万水平。在浙江、广东、上海、江西等多省市已经开始按照15分钟“采样圈”的标准增设核酸采样点。在不少城市,进出公共场所或搭乘公交都须提供48小时或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杭州在社区、公共场所、医疗卫生机构等布局了1万个便民采样点;江苏无锡投入运行2600余个便民核酸采样小屋,向市民免费开放;上海、北京的核酸采样点均已超过9000个……

另据红星新闻报道,在江西省、安徽合肥、辽宁大连、湖北武汉等地,居民如无故不按规定频次进行核酸检测,健康码将被赋“灰码”或使用受限。

上海证券上周根据已布设1万个采样点的杭州测算,仅考虑城市人口,中国至少将新增75万个检测点,需要的核酸采样和检测员在百万人以上。多家核酸检测机构纷纷招兵买马,加速拓展业务。

东吴证券分析师陶川曾估算,若中国所有二线以上城市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每年成本约为1.7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3512亿新元),占2021年中国名义国内生产总值(GDP)1.5%;野村证券则预计,若每两天对70%人口进行核酸检测,成本相当于中国GDP的1.8%,而2020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也仅为7.1%。

5月26日,在东城区建国门街道一处核酸采样点,志愿者(右)引导居民参加核酸检测。(新华社)

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

针对核酸检测费用问题,中国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昨天称,按照《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目前各地均由财政部门对常态化核酸检测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多地的医保部门近日陆续收到了国家医保局抄送的一份函件,明确提出用医保基金支付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费用不符合现行医保政策规定,要求相关地区立即整改。

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超群对《财经》分析,从社会保险法、医疗保障待遇清单等规章制度来看,应当由公共卫生负担的,不属于基本医保支付范围。

对于为何不能动用医保基金支付大规模人群核酸费用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社会法研究所所长娄宇对第一财经说,医保基金主要功能还是支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即便有一些结余,也应当首先考虑提高报销比例,让更多的药品和服务项目进到目录里来,增加参保患者的获得感,不应当过度消耗。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也认为,医疗保险基金主要用于参保人患病就诊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合规报销,以避免或减轻参保人因患病、治疗等所带来的经济风险。

总而言之,地方政府要落实常态化核酸,还要担负起高昂的费用。这些费用包括设立采样场所、购买检测设备、高薪聘请检测人员等。有网民就质问:“各个地方的钱又从哪里来呢?”不过,网民“客家人肖导”昨天在微博上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政府早就调整策略了,很多地方政府在常态化核酸检测时,要求市民不选‘大规模核酸筛查’,而是选择‘常规采样’,并且在下一级选项中选择‘愿检尽检(自费)’,结果还是照样由医保支付费用。”

5月26日,市民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核酸检测点采样。(中新社)

核酸检测企业也面临压力?

按理说,多地落实常态化核酸检测,对核酸检测企业是利好消息。自疫情开始后,这些企业可谓赚得盆满钵满,《财经》报道称:“10天就能净赚1个亿,一个季度净利润超过全年……暴富,对于核酸检测公司来说早已不是新鲜事。”不过,这些企业的暴利时期已过,目前也面临压力。

由于越来越多企业入局,竞争愈加激烈。据《财经》统计,一些核酸检测龙头企业2021年的业绩比起2020年已经稍显疲态。

另一方面,随着世界多国逐渐走出疫情阴霾,海外对检测设备与试剂盒需求大幅度降低,减少了这些企业的出口利润。

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虽然有增无减,但政府不断降价也影响了企业的毛利润。两年前,核酸检测的最初定价还是每人份200元。当时做测试时,为了能快些出具核酸检测报告,部分机构还会向用户收取加急费用,从一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之后,随着更多合格企业获得核酸检测资质,药企产能进一步提升,以国家医保局为主导,先后发布多次全国调价通知,各地核酸检测费用陆续下降,其中,单检的每人份价格从180元、80元、60元、28元,直至降至目前的19.7元。

中国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向《财经天下》周刊表示,从最新情况来看,“(核酸检测)需求应该不会下降,主要是价格是下降,企业们利润空间可能缩小。”

不进行常态核酸检测代价更大?

《财经》杂志分析,尽管核酸检测价格在企业看来已经降无可降,但由于使用量大,政府需要支付的费用依然不是一个小数目。而各地开展的大规模免费核酸检测,可能需要寻找额外的财政工具来支持。

地方政府既要坚持抗疫,又要稳住经济,还要兼顾民生,实为不易。而中国的整体经济表现当前也面临压力,中国总理李克强前天(25日)在逾10万人参加的“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上,形容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在某些方面和一定程度上”比前年疫情严重冲击时还大,呼吁确保第二季经济合理增长和失业率尽快下降。这是李克强迄今发出经济可能失速的最明确警告。

5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重要讲话。(新华社)

如果常态核酸检测的账单如此庞大,为何要坚持推行呢?一种解释认为,不这样做的经济代价更大。

高盛研究团队指出,假设中国前30大城市及部分财政状况允许的二线城市都采取常态化全民核酸检测,那么可以在一定期间内缓解并制约疫情或大规模封控措施对制造业及整体经济带来的扰乱和冲击。

东吴证券的分析认为,大规模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成本可能低于定点式、高强度的封控措施带来的经济损失。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说:“(常态化核酸检测)是目前应对奥密克戎综合性、中长期社会成本最小的防疫方式。”

不过,“社会成本”是很难计算的。除了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需要的经费,劳动人口要时常做核酸,企业也须配合,这将减少生产力;无法适应或不愿配合的外资企业或选择撤出,外来投资也可能减少,这些也应当算进最终的账单内。

常态化核酸检测与动态清零的抗疫原则挂钩,只要抗疫原则不变,各省市的大范围核酸检测就会持续。事实上,从疫情开始至今,核酸检测早已成为中国市民的生活常态。至于经费问题,无论是中央、地方、企业、还是个人承担,长期下来仍是一种耗损。常态化核酸的可持续性以及对经济的影响,将受外界密切观察。

赞一下
(3)
75%
赞一下
(1)
2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