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点
北看记
俄乌交战进入第八天,在数以千计乌克兰平民死亡后,俄罗斯已完全控制了乌南近30万人口的战略性港口城市赫尔松。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继续遭到猛烈炮击,首都基辅被俄军绵延60公里的“蛇阵”围攻。
乌克兰的民宅、学校等被炮袭的照片开始传出,让人不忍。俄乌双方已进行的两轮谈判都没有成果,面对强敌压境的乌克兰上下誓言不屈服,各界预计接下来战火只会更猛烈,伤亡更严重。联合国统计,避难去国的乌克兰人已达百万之众,欧洲二战以来最大规模的难民潮或难避免。
中国不是俄乌战争的参与方,但随着战线延伸、战争残酷的画面刺痛各地民众神经,美欧国家罕见地大团结,中国的理论困境和战略考验也凸显出来。
在战火爆发之初,外界质疑中国与俄罗斯串通一气,给了俄罗斯发起军事行动与政治支持。这些质疑的产生背景,是中国与俄罗斯双边关系近年不断强化,就在俄罗斯剑拔弩张之际,中俄今年2月初还提升了准同盟关系,所谓的“上不封顶”。双方发表联合声明反对北约扩张,中俄还签署了能源大单,这无异于保障俄罗斯即使与欧洲各国交恶,依然能通过向中国出口能源来获得经济收入。2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不认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说法,也引来了其他国家民众的批评、甚至愤怒。
但随着俄罗斯赤裸裸入侵乌克兰多个城市的行为愈来愈难以辩驳,中国陷入了尴尬,对外表态也显得自相矛盾。这一周来,更多的国际分析人士推论,中国不是俄罗斯开战的合作者,反而可能被“摆了一道”——中国事前并未被告知俄罗斯完整的军事意图,结果陷入了理论与战略的两难。
这方面的例证,包括中国外长王毅2月19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谈到乌克兰局势时,强调中国一贯主张各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得到尊重和维护,“对乌克兰也不例外;一番话表明中国仍希望各方通过谈判解决问题,而不是武力相向。
其他例证,包括多名中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不久前都言之凿凿声称战争“打不起来”,结果都被打脸。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即使到了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中国仍没有立即撤侨,2月27日中国驻乌克兰大使还对同胞发公开信称“我们一定要等安全了再走”,但隔天中国就开始撤出首批中国公民。
数据显示,有约6000名中国公民居住于乌克兰,中国外交部撤侨工作的迟缓已引起国内舆论批评。如果不是事先研判不会有战事或战争规模有限,中国的反应应该会更有序,不至于让自己如此尴尬,还被同胞怪责。
根据《纽约时报》上周引述美方情报报道,美国过去三个月里,有六次举行紧急会议与中国外交高官分享情报,恳请中方说服俄罗斯不要入侵,但中国官员声称不认为俄罗斯有入侵的计划。
中国是误信了俄罗斯?还是中国明知俄军会发动大规模入侵却默许?合理的解释或许是:中国知道冲突可能暴发,但它预判这将是小规模的局部战事,而且可以速战速决,等一阵就“等到安全了”。这想必也是俄罗斯的计划,在几天内让乌克兰俯首称臣。结果俄罗斯失算了,连带中国的形象也受损。
这包括在理论上,中国在支持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与尊重各国主权与领土完整原则上陷入两难。在外交上,中国与乌克兰关系也十分友好。在战略上,中国要继续联俄抗美?还是继续挺俄,站在团结起来的欧美的对立面?
新加坡资深外交官比拉哈利最近在《海峡时报》发表的文章,还一针见血地指出,即使中国政府已意识到自己可能盲目相信俄罗斯而犯了错误,但中国民众多数依然挺俄反美,因此中国对内与对外都踩在危险的边缘线上。
从战略上说,中俄交恶将减缓美国对华围堵;但在这时候,如果中国与俄罗斯更紧密地抱团,将会鼓励中国的国际对手联合起来,进一步强化经济与军事联系以抗衡中国崛起。事实上,自周末以来欧洲所展示的大团结支持乌克兰捍卫自由民主的氛围,就非常值得中国警惕。
当然,欧美这样协调一致的状态能持续多久,还有待观察。此外,俄乌之战仍有速战速决的可能,那中国的战略难题就能缓解。中国应该希望战事能尽早告一段落,如果不能发挥调停作用,也要避免在各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中扮演了俄“救生索”的角色、导致授人以柄;同时处理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
重要的是,中国和俄罗斯是不一样的国家。相较于俄罗斯,中国有更多的战略选择与条件,它更珍惜和平稳定的世界,也更希望成为各方由衷尊敬的大国。看看乌克兰之战想想两岸,北京与中国民众的目标应该不是哪天也像俄罗斯一样,一面口口声声称“同一个民族”,一面用炮弹攻击平民。一场突然尖锐的“乌克兰考验”,虽然是一个两难,也提供了反思与突破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