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消协调查:过八成受访者曾经历大数据杀熟

时间:2022-03-01 20:4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中国聚焦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调查发现,八成多受访者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网络购物中的大数据“杀熟”问题最多,其次是在线旅游、外卖和网约车。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北京市消协发布的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显示,82.37%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非常普遍或普遍,仅有1.29%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不普遍或根本不存在。同时,86.91%受访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这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现象比较普遍,而且认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进一步调查显示,82.44%受访者表示在网络购物过程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76.85%受访者在在线旅游消费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反映在网络外卖和网络打车消费过程中遭遇大数据“杀熟”的受访者分别为66.96%和63%。这说明大数据“杀熟”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在线旅游、外卖和网约车等消费领域。

调查还显示,92.02%受访者都认为大数据“杀熟”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84.64%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会透支消费者信任,降低企业信誉;75.80%受访者认为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商业信誉;37.7%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还会降低用户忠诚度。北京市消协称,由此可见大数据“杀熟”不仅会透支企业消费者信任、降低企业和行业信誉,而且会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虽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会侵犯消费者权益,但真正发起维权的却不多。调查显示,遇到大数据“杀熟”问题后,有一半多受访者选择不再去该商家消费,有三成多受访者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只有极少数(0.43%)受访者选择通过司法诉讼方式维权。北京市消协称,这说明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

北京市消协也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建议,包括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规范和治理大数据“杀熟”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积极运用大数据监管技术,加大监管力度;企业应主动接受监管;消费者应主动学习有关法律知识,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现象。

沪综指连三日收高消费股领涨

中国股市沪综指周二(1日)收高,已连续三个交易日收涨。分析人士指出,中国2月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双升,对市场情绪有支持。

据路透社报道,沪综指收升0.8%,至3488.83点,沪深300指数收涨0.8%。深圳创业板指数收升0.2%,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收跌0.9%。

第一上海证券首席策略师叶尚志分析说,A股表现其实还是比较稳的,从去年12月开始,一些宽信用的政策出来,包括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下降、降准、逆回购,释放了流动性,帮助稳住实体经济,也从PMI的新数据体现出来。同时最近的人民币相对较强,可以给市场一定的信心提振。

得益于需求回暖,在传统的2月淡季,中国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双双回升,表明中国制造业维持复苏态势,稳增长政策效应正逐渐向实体经济传导。非制造业领域建筑业活动亦明显升温,和专项债资金加快落实,带动基建投资需求持续释放有关。

中国消费品板块周二劲扬,沪深300主要消费指数收涨3.1%。青岛啤酒A股一度涨停。中国商务部长王文涛周二表示,今年稳消费压力较大;要千方百计促进消费,抓好政策落实,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有色板块领跌。中证细分有色金属产业主题指数收低2.2%。

赞一下
(0)
0%
赞一下
(0)
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