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中美友好痕迹三:中国签字日本受降仪式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总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东京湾的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各国代表登密苏里号战舰时,美国提议各国公推中国代表第一个登舰。中国代表徐永昌上将一登上密苏里号战舰,雄壮的军乐立即奏起,青天白日国旗冉冉升起。各国无数人群一齐肃立致敬。那一历史瞬间,中华民族骄傲的站起来了。但过程惨痛漫长。
派出代表参加受降仪式的国家总共10个,日本除外。另有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一共9个。
9时整,签字受降仪式正式开始。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以萌军最高统帅身份在受降书上签了名。其后就是中国代表徐永昌上将签字。以后才是苏联、英国等国的代表。签字的顺序也代表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巨大贡献与重要地位。
各国签字的顺序。有何讲究?中国排第二,显然是因为中国在对日战争中所付出的代价特别惨重,对战胜日本所作贡献特别巨大。
日本是接受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布的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而投降,苏联于当年8月8日对日宣战后才补签加入该公告,所以四大国的排名苏联最后。澳大利亚之所以排第五,是美中英苏四大国之后,按国名字母顺序排列,澳大利亚在前,而澳新联军的新西兰只好排在最后。
各同盟国签字完毕后,时间刚好是9点18分。 九一八,这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铭记的日子。
中国在近代曾多次在国际社会上签署丧权辱国的条约。最最重要是与八国联军在 《辛丑条约》的签字相比,那真是天翻地覆慨而慷。
也更加表明了中华民族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中国军队不再是八国联军的败国败军。而是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军。使的中国在国际社会,联合国里更是跻身强国强军前列。至于经济发展自会受益这良好的国际氛围,迅速腾飞。
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中共政府,和名义上的国民党中华民国政府开始内战。而美国在放弃国民党政府同时,放任中共政府打败国民党政府成立新中国。
面对成立新中国这巨大变化,美国在国际社会,联合国并没有试图改变新中国良好的国际氛围。更没有任何威胁行为。最大期待就是新中国能延续中美自抗日战争以来的友好合作。然而这一切都随着中国抗美援朝而改变了。
…
溯源中美友好痕迹四:美国废除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942年10月10日,美国宣布将通过谈判废除美国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治外法权、特权和租界。罗斯福总统并说服英国也废除了除香港问题之外的全部在华不平等条约治外法权。
1943年1月11日,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协议。废约运动的成功令举国欢腾,中共同样对此表示热烈欢迎并高度评价。
1943年12月17日,经过罗斯福总统提议,美国国会通过了《麦诺森法案》,或称排华法案废除案,从而废除所有排华法案。
1943年1月25日,中共发表《中央关于庆祝中美中英间废除不平特条约的决定》,认为“最近中美中英间签订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协议,美英放弃了在华的特权。我们应当庆祝不平等条约的废除。曾经收复汉口,九江租界,这一次国共合作,又取消了不平等条约”。这说明国共合作有利于中华民族根本利益。至于意识形态是嘛事?
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又与苏联签订了两份不平等“友好条约”。一个是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另一个是1950年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不平等条约。希望列为看官参照这两份不平等条约是如何的不平等。
其中《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有关海参崴的条款。
1945年2月抗战胜利前夜在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时,国民政府代表同时提出收回大连、海参崴、克叶群岛(库页岛)等地的主权。斯大林立刻威胁,如果中国坚决收回领土,苏联将推翻中国政府。国民政府代表马上回答,如果苏联这样做,中国将加入西方同盟,并允许美国军队进入中苏边境。
诸位看官,你看国民政府外交代表多会说话。堪比蔺相如完璧归赵有过之而无不及。
几经权衡利弊,最后双方终于达成“中苏同盟条约”,苏联终于同意中国收回大连、旅顺,和满洲铁路(1946年),并达成协议。
50年以后中国收回六十四屯和海参崴。也就是说:1995年海參崴應該已經歸還中國了才是, 比香港回歸還要早上二年!。而缅甸被清朝割让的土地,国民政府也是力主要收回的。
时过境迁,新中国外交官也许更会说话。因为底气更足,国内外氛围更有利于新中国。可以谋求更多权益,这可不是索要嫁妆彩礼。那本来就属于中国的国土资产,不要白不要。
然尔1949年12月16日到次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苏联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国事访问,却为何不提海参崴、克叶群岛(库页岛)等地的主权问题。
可是新中国一边倒向苏联怀抱,只要共产主义。如此大逆不道之话,面对国际共产主义领袖斯大林哪能出言不逊。况且中国根本利益,相比鲜红太阳照遍全球的共产主义,那就是萤火之光,何足挂齿。至于那些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早已和共产主义,兄弟党国共产了。是要她做甚,还是无可奈何花落去。
此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纠正了苏联与蒋介石政府签订的苏中友好条约不平等条款。尽管.这个条约及其附件,依旧是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成为苏联的仆从国,但如是开展对美外交仍不失一张好牌。
抗战后期,美国驻华各机构的一些重要官员要求美国政府改变对华政策的呼声日益增高。他们声称,美国如不放弃单独支持国民党的立场,与共产党建立合作关系,那很可能要在战后“失掉”中国。在他们的影响下,罗斯福考虑到欧洲战场胜局已定,而亚洲战场的对日作战将成为美国日后的重心,因此决定不顾蒋介石的反对与中共正式接触。
1944年罗斯福对中国蒋介石军队的抗日表现非常不满,为什么一再败退?罗斯福派副总统华莱士到中国视察,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1944年6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将亲身经历所见所闻给罗斯福写信。感观是:“来华前所闻很坏,来后方知所见比所闻更坏。提到蒋介石的国民党极为腐败,鱼肉百姓中饱私囊,纵然下属官吏贪污腐败,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不过是一个由地主、军阀和银行家支持的落后无知的政府。蒋介石总是伸手向我们美国要钱,开始我们总是满足蒋的一切要求,然而蒋的政府在得到美援后却不是用来打日本人,而是用来镇压国内反对党与民主势力,我现在明白了,蒋的军队一心只放在监视共产党军上,根本无心和日军作战。蒋介石甚至有投向日本单独与日本媾和出卖盟国的可能。“我们对蒋介石的支持恐怕是一项短期投资,他实在没有治理战后中国的智慧和政治力量,战后中国的领袖大概将会通过政治变革或革命的方式产生出来。从现在的状况来看,战后中国的领袖出自后者(即中国共产党)的可能性更大。
华莱士访问重庆时,提出美国要派一个代表团到延安,蒋介石迫于美国的压力,只好同意美国派一个十几人至二十几人的小型代表团到延安。
美军观察组,亦称迪克西使团。组长是戴维·d·包瑞德上校,共18人,于1944年7月22日和8月7日分两批飞机抵达延安。美军观察组在延安根据地的所见所闻,同国民党统治区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令他们深感振奋和鼓舞。根据自己的观察,观察组成员包瑞德、卢登、戴维斯.美国大使馆秘书谢伟斯等。向重庆美军总部和华盛顿发回大量报告,到9月27日止,两个月中就发出各类报告112份。在这些报告中,他们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斗争作了极其生动的描述,也根据自己的观察得出一系列重要判断和认识。
报告不仅得到史迪威将军的肯定和赞许,也在驻华人员和军事人员中广泛流传,影响了美国公众的舆论。
从1935年到1948年这十三年间,美国的记者、作家、学者、医生、科技工作者等,到达延安人数达上百余人。无论民间团体还是官方队伍,根据在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所见所闻,写了大量独立文章报告。他们相信中共是真心抗日的,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是有战斗力的;他们建议美国向八路军、新四军提供武器,与之联合作战;他们确信共产党是得到人民拥护的;他们认为中国的未来是属于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的,要求美国政府改变片面支持国民党的政策。 可见民间团体观察组的文章报告,促进了美国政府对中共的友好决策。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抗日战争起,美国政府就和陕甘宁政府频繁接触合作抗日。中国解放区的军民曾经多次救助了美军飞行员,前后有100多名美国飞行员被敌后抗日军民营救脱险。
1944年8月20日,美国驻华大使高斯曾亲自给八路军总部发来感谢信。来信说 接奉本年7月28日台函,得悉美第十四航空队飞行员白福利欧在正太路被迫 降落,经贵部营救出险。查美国飞行人员被迫在敌占区或其 附近地区降落,多赖中国军队及人民予以宝贵之协助,使其得以安全返防,继续进行对贵我两国共同敌人日寇之战斗。本国政府深为欣喜,感荷上述美国飞行人员承阁下及贵部军队之援救。本大使谨代表本国政府敬致谢忱。
1937年12月至1938年,日本在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华大地腥风血雨,南京大屠杀30万中华儿女丧生日军屠刀之下,震惊世界。
其间,美国基督会在南京工作的六位传教士,不顾自己安危,坚守南京,领导和参与了救护25万中国人民的壮举。他们是迈纳·舍尔·贝德士博士,刘易斯·史迈斯博士,明尼·魏特琳女士,鲍恩典女士,詹姆斯·麦卡伦先生和裴睿德大夫。他们是当时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的重要成员。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给家人和亲友写信,传达出血城南京的真相。
因为在美国基督会工作的关系,同时作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约研究员,朱晓陵博士多次陪同美国团来纪念馆参观,也协助来自国内的学者、电视台摄制组访问美国基督会档案馆收集历史资料,在浩瀚的文档里,翻阅那些南京大屠杀有关的书信和照片,每页文件,张张照片,都浸透着国际友人跨越国界,跨越宗教信仰,忘我救人的精神。
中华民族是感恩的民族,对包括此六位基督会传教士在内的在历史上和民族存亡关键时刻帮助过我国的国际友人,我们应以各种方式表示缅怀和加以表彰。因此朱晓陵博士在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80周年公祭之际,特撰写此文,以祭南京大屠杀期间死难的人们,并纪念当时在南京出生入死的六位美国基督会友人。
1941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国主义为了迫使中国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缅甸仰光实行轰炸。同时日军迅速封锁了中国的重要港口和沿海地区,限制了从海上援助中国抗日。西北公路和滇越铁路运输也先后断绝。
面对封杀,国民党政府接受史迪威建议,在诸多付出之后,修建了一条从昆明至缅甸的公路,用来运输当时的国际援助物资和从国外购买的各类物资。
日军为了断绝中国的物资补给,迫使国民党政府屈服,经常出动飞机,轰炸公路。
1941年陈纳德接受国民党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罗斯福政府当时已准备对轴心国开战,故给予暗中支持,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
1941年8月1日,蒋介石发布命令,正式成立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任命“陈纳德上校为该大队指挥员”,此前由于中国内地居民从未见过天机,于是误将这些飞机称作“飞老虎”,昆明一家报纸上便使用“飞老虎”一词来形容志愿队的飞机。航空队里的中国翻译见到后,将其翻译为“Flying Tiger”这个名字告诉给陈纳德,于是将航空队命名为“飞虎队”。
由于滇缅公路关系重大,飞虎队肩负上了保卫滇缅公路的繁重任务。线路上的运输车辆和线路的桥梁咽喉要道,皆是日军飞机轰炸的攻击目标,由于数量上的差距,为了应对日军飞机作战,飞虎队飞行员经常需要频繁起机作战。
美国航空志愿队在中国、缅甸、印度支那作战8个多月,以空中损失12架飞机和地面被摧毁61架的代价,航空志愿队共损失26名飞行员。取得击落约150架敌机和摧毁297架敌机的战绩。
太平洋战争开始后,美国初期在各个战场上处于劣势。陈纳德带领一小批空军队员,取得辉煌胜利的事迹对美国人是一剂强心针,顷刻之间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获得“飞虎将军”的美称。
在抗战期间,许多台山籍华侨参加了美国人陈纳德组建的“飞虎队”,他们有的是“飞虎队”的飞行员,有的是“飞虎队”的地勤人员。当年陈纳德率领的2000多名“飞虎队”队员中,有九成左右的美籍华裔,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台山、恩平、开平等地赴美华人的后裔,特别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第14空勤大队,基本上地勤人员都是祖籍广东的。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正式参战,美国国会也于1942年初通过了征兵法案。当时,在美华裔青年被征入伍的有两万多人,英勇作战在欧洲、太平洋、亚洲战场上。
飞虎队队员在执行任务与日军作战之时,会遇到驾机被击伤或者击落,飞行员跳伞的情况。一旦跳伞落地后,经常会被当地的群众们救起,同时帮助受伤的飞行员疗伤。然后想办法组织人员将飞行员送回飞虎队的基地。当时国民党政府为了尽可能保护这些援华飞行员,下达过通知,凡是救起了当时援华飞行员的,护送回到国民党政府处或者飞虎队的军事基地等处,皆可得到丰厚的回报和奖励。
救助飞行员同时也是危险的,飞虎队飞行员坠机跳伞后,有时日军会尾随而至,搜捕跳伞的飞行员的踪迹,飞虎队飞行员被当地百姓救起藏起来疗伤后,当地群众面对日军的逼问,而没有吐露被救飞行员的下落,有时候抓不到受伤的飞虎队飞行员,当地百姓便会成为报复对象,遂将寨子中老少聚集起来,扬言倘若不说出飞行员下落,便将寨子中的人杀死,结果毫无结果,最后寨子中数名百姓遭遇毒手。
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中,便是这种溢于言表的感情,缔结了飞虎队队员们和抗战军民们深厚的情谊。
在此后的70年里,一些曾经在桂林战斗过的飞虎队队员重返故地,缅怀那段青葱岁月。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带来了珍贵的历史文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建立飞虎队纪念馆、重修秧塘机场,以此纪念中美二战时两国深厚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