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经济复苏关键在民间投资

时间:2023-07-23 10:20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来源:中时电子报

旺报社评

中国今年第二季经济成长为6.3%,相较上季仅略增0.8%,且低于市场7.1%的预期。尽管官方强调,中国经济恢复向好、韧性十足,对比去年3%、今年第一季4.5%的增长率,及欧美主要经济体都落在1%上下,中国经济表现算可圈可点。但外界认为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基期极低,最终只缴出这样的成绩单,令人失望,甚至怀疑中国可能已陷入通缩泥淖。

消费投资出口 连动运转

疑虑不无道理。疲软的经济复苏力道,加上趋近于零的物价涨幅,说明内外需求不振,正在加剧中国经济困境,却有可能陷入通缩困境。不过,这不表示通缩必然发生。5%以上的成长率,距离衰退仍有一段距离。

上半年经济数据虽不如市场预期,但内需消费的火种,看来还是烧得很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中国经济贡献比重高达77.2%,比2022年全年32.8%高出1倍以上。同为疫后消费大爆发的2021年(经济成长8.1%),消费贡献比重不过65.4%,似足以证明,中国消费市场复苏力道值得期待。

此外,若以产业别来看,随着疫情解封、日常生活逐渐恢复常态,服务业增长趋势也明显加快。尤其是像住宿餐饮、讯息传输及技术服务、租赁及商务活动这类与疫情高度相关的服务业别,恢复力道更是惊人,上半年成长幅度都超过两位数,分别达到15.5%、12.9%、10.1%。若进一步观察服务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更可清楚看到,连续1到6月,均落于景气扩张阶段,显见以服务业为主的内需消费,动能依旧强劲。

只是,要拉动规模已超过百兆人民币的中国经济,光靠消费这具引擎显然不够,也容易失衡。换句话说,即便消费火种点燃,但投资及出口若熄火,可能无济于事。2021年以来,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冲击,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一路走跌,6月最新公布的数字3.8%,已来到两年半新低,其中民间投资部分,甚至出现0.2%的衰退。更不用说,欧美景气疲软,拖累全球终端需求复苏,加上美中贸易战持续,都加深中国出口疑虑。

低迷的投资与出口氛围,除影响企业投资决策与信心外,也会压抑经济表现,而这也是此波经济复苏不如预期的关键所在。盱衡过往,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年代,基本上都是奠基于消费、投资及出口这三具引擎同时连动运转,其中又以投资角色最为关键。

壮大民营经济 重视民企

胡温主政黄金十年(2003~2012年),投资对经济贡献比重平均高达53.6%,不仅远远超过消费及净出口贡献,也成功引领中国经济起飞,创下平均两位数以上的成长高峰。背后透露的,绝非只是单纯投资对经济的刺激与拉抬作用而已,而是相较消费与出口,投资在中国经济高速成长过程中,所扮演的无可替代角色。

这也意味,面对不如预期的经济复苏步调,想要振衰起敝,恐怕还是得借重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背后逻辑不难理解。现今消费火种势头仍旺,政策不需太过着墨,只要持续保持温度,即可适当挹注经济。而出口受制于外部需求疲软,是大环境问题,对经济拉抬作用,恐难以操之在己。在这个前提下,投资自然就成为最能施力、也是能产生最大效益的施政核心。

其中,民间投资活力的激发,更是重中之重。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市场主体,截至今年5月底止,民营企业家数占比已攀升至92.4%,对整体经济、就业及税收的贡献,早已无可取代。中国发改委近1个月内,连续召开3场民营企业座谈会,国务院7月19日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希望借由31条措施壮大民营经济,显然都已看到问题的急迫性与严重性。

不过,政策提出归提出,但问题往往不在于此,而是有无具体落实,让民营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好处,更重要是重建并巩固民营企业与政府的信赖关系。毕竟从过去经验来看,即便有中央宣示,但资源或资金流向一般还是较偏好国营企业,民营企业通常是被遗忘的一群,只能自力更生。如何做到口惠实至,恐怕才是北京当务之急。

赞一下
(4)
80%
赞一下
(1)
20%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