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6月21日第一次国事访问美国,获得美国总统拜登高规格的接待。两人6月22日在白宫会晤,宣布一系列国防和商业协议,推进美印军事和经济关系。美国和印度加强双边关系,开启了拜登所形容的“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关系之一”,对于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不容低估。虽然莫迪和拜登乃至双方的联合声明都没有提及,应对中国显然是两国提升双边关系的重要动机。一旦美印关系升级,形成华盛顿所倡导的“印太战略”基石,国际形势必然随之改观。
美印关系的提升有自身的动力,两国过去10年的贸易额增加超过一倍,去年达到1910亿美元(约2562亿新元)的新高纪录,使美国成为印度的最大贸易伙伴,也是印度的第三大直接投资来源国。莫迪6月20日在纽约会见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后者承诺在“人为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在印度进行“重大投资”。美国晶片大厂美光科技也宣布投资超过8亿美元,在印度建立一个27.5亿美元的半导体组装与测试设施。美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应用材料公司宣布,创建一个新的半导体商业化和创新中心。晶片制造商泛林集团则要在印度为多达6万名工程师提供培训。
莫迪此行最大的看点,是美国同意提供先进的军事科技,强化双边国防合作。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宣布与印度国营的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合作,为印度空军生产战斗机发动机,包括印度研发的“光辉”轻型战斗机的F414发动机。拜登和莫迪也讨论美国MQ-9B“海上卫士”无人机交易,这款无人机有助于强化印度巡逻和防卫同中国和巴基斯坦边境的领空。两人也谈及一项新的防御协议,允许美国海军舰艇在印度造船厂进行重大维修。同时,印度计划签署美国等发起的《阿耳忒弥斯协定》,以和平、安全、负责任与可持续方式发展太空行业。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签署加入,但俄罗斯与中国不在其中。
在美中博弈丝毫没有放缓迹象,印度和中国关系仍然处于谷底的大背景下,莫迪访美项庄舞剑之意路人皆知。新德里在5月以对等处理为由,拒绝为境内最后两名中国官方媒体记者续发签证。此前,在中国境内的印度主要媒体记者无法重返岗位,两国出现了1980年代以来境内没有对方的派驻记者现象。中印在2020年6月的边境冲突后陷入紧张势态,印度随后积极参与以美国为首的四方安全对话。北京认为安全对话旨在遏制中国。如今美印加强军事和经济合作,让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形成地缘政治整体,美国的“印太战略”因而更有基础,构成对中国的战略压缩。
然而,印度参与国际地缘政治博弈的程度如何,还是存在变数。印度保守的外交传统,自独立以来就表现在“不结盟运动”上,避免在冷战的美苏争霸选边,更试图左右逢源。由于17世纪初跟英国东印度公司贸易,最终被全面殖民的历史教训,印度在看待自由贸易协定时态度消极,不但对《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毫无兴趣,更在最后一刻退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此外,印度国内各邦政治山头林立,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内部贸易壁垒,官僚作风也让外资却步,中国因而还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争取战略缓冲。
无论如何,美国通过热情接待莫迪,展现出两个大国希望深化合作,共同应对中国的战略意图,地缘政治意义毋宁是深远的。俄乌战争开启的新一轮国际政治博弈,迫使印度必须检讨跟俄罗斯的传统关系。印度已经取代中国人口最大国地位,人口结构又相对年轻,加上西方正寻求与中国经济“去风险”的脱钩,新德里渔翁得利的发展潜力巨大。如果印度能把握历史时机,所谓“21世纪是亚洲世纪”的说法,恐怕得有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