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平:中共百年庆与苏共卅年祭

时间:2021-06-25 17:5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国聚焦

今年是中共建党100年大庆,也是苏共亡党30年之祭。发生在30年前的苏联和东欧共产党政权骨牌式的倒塌,是对凯南(George Kennan)冷战理论中“骨牌效应”的绝妙讽刺,凸显了人们对共产党国家政治内在规律的无知。

苏联共产党退出历史舞台30年了,它的悲惨结局和俄罗斯不可逆转的下坡路,同中共领导下气势磅礴的大国崛起形成了鲜明对比。

苏共的跌落

苏共亡党这个历史性事变,对中国共产党的震撼极大。一个执政70多年,从贫穷落后中创造出一个超级大国和一个社会主义阵营,引领世界潮流几十年,经验丰富、成熟的大党,就这么一夜之间消失了。1000多万党员中,竟“无一男儿”挺身而出来捍卫这个给了他们一切的党。

苏联解体的那个夜晚,一个中国驻莫斯科记者想看一看老百姓对这个划时代事件的反应,于是走上莫斯科街头游荡。他看到了什么呢?什么都没有!莫斯科一如既往,一片茫茫夜色。苏联老百姓和苏共党员抛弃了这个党,对它的存亡漠不关心。

苏共也有它的辉煌年代。斯大林时代的工业化速度史无前例,苏联模式是二战后新独立国家的首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曾经涵盖了几乎一半的人类,苏联青年在卫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表现出来的巨大热情、理想主义和献身精神,仍然是中国当前一代领导人的精神源泉。

苏共垮台前的一次民调显示,认为苏共只代表自己利益集团(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占85%,只有7%认为它代表人民,4%认为它代表工人阶级,认为它代表党员的也只有11%。换言之,苏共完全抛弃了人民,甚至自己的党员,特权阶层化了。

有一件事典型地刻画了苏联的政治生态。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作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时,听众中有人质问:你当时为什么不站出来反对斯大林的罪行?赫鲁晓夫立马发问:是谁提的问题,站出来!结果底下一片死寂。他于是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不站出来的原因。

赫氏被赶下台前作最后一次政治报告时流着泪说,同志们都没有诚实地公开指出我的缺点和错误,对我说的一切都随声附和及表示支持,你们也缺乏原则性和勇气。

中共的崛起

中共在过去40余年所取得的成就,是任何政党都可引以为豪的。它也造就了一个超级大国,在辉煌上可与苏联媲美,在根基和持续力上则超越了苏联。这些同中共改革开放以来所走过的道路和采取的政策及策略分不开。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最初的20余年是“摸着石子过河”,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大胆破除束缚生产力的意识形态和计划经济体制,大力推动市场化。农村改革促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到1994年就贡献了工业总产值的几乎一半,连邓小平都大吃一惊。对外开放使外资、先进技术、管理、各种人才、稀缺产品和原材料等大量涌入,大大缩小了各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也造就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在放权让利的激励之下,可以说各级地方政府,上到省市、下到村镇,是第一批大手笔的创业家,也是市场化的推手。地方利益肢解了中央计划,将计划经济抛入了历史的垃圾箱。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增长速度和增长方式上相互攀比,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形成了市场竞争之外的又一个发展引擎。

双引擎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产生了继亚洲四小龙之后一个更大、更持久的奇迹。根据当地的条件,地方政府创造出许多地方发展模式,包括著名的苏南和温州模式,创造、创新蔚然成风,中国经济充满了活力。

改革开放的前20余年快速增长,是市场化的利益驱动的。这是水涨船高、大家都得利的时代,因而动力十足。90年代后期以来,改革红利开始向权力倾斜,主要获利者是地方政府,背靠权贵人脉的垄断寡头和其他既得利益集团;改革的成本则主要由平民百姓承担,譬如市场化导向的房改、医改和教育改革、国企改革等。

赞一下
(71)
67.6%
赞一下
(34)
32.4%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