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取情报渗透策反 学术交流会成为谍报战场(2)

时间:2020-08-11 07:3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新加坡尤索夫伊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黎良福说:“最好的防线是学者本身要持有正确价值观,以及注意自己平日的行为操守。他必须知道工作上所面对的风险,随时做出正确判断。”

据法庭文件,姚俊威知道与他接触的中国人员来自情报单位后,还继续与对方合作。

黎良福说,一旦感觉对方可疑,就要马上停止接触,抽身与否跟个人价值观有很大关系。“你图什么?你有什么弱点会被人利用?我们从很多案例中看到,出事的人有的是欠债需要钱周转,有的贪图美色。例如,1980年代一名新加坡派驻莫斯科的外交人员就坠入美人计圈套而沦陷。”

前述不具名学者说,很多越轨行为源于当事人抱有侥幸心态,刚开始以为只是提供非敏感信息,上钩之后却越陷越深。

“姚俊威案的法庭文件指出,他刚开始是做关于东南亚国家的咨询,然后做着做着就越雷池一步,找人写涉及美国的敏感信息。在中美关系恶化的大背景下,他的行为更容易被追究法律责任。”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张家菘认为,为防范外国情报机构渗入学术圈,加强博士生遴选的审查以及本国情报单位提升监察是可能办法,但学者绝不可能把对外交流的大门关上。

“大学和智库的宗旨是鼓励人们思考,要刺激思考就须和人交流。自己抛出一些想法,同时听听别人的想法,双方交换一些信息。在开放经济体中,学术人员对外交流时不可能设置一层保护罩,否则将重击教育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交网络普及化,谍报攻防战近年也转到线上,社交媒体平台领英(LinkedIn)成了主要狩猎场。

美国国家反谍报与安全中心主任埃瓦尼纳有这样的说法:“与其派间谍到美国招募对象,还不如坐在自家电脑前,用虚假个人档案向数千人发送好友请求,效率还更高。”

根据法庭文件,姚俊威就是通过设立虚假咨询公司在领英招聘人员。这一招很有效,他收到了400份求职简历,其中90%来自拥有安全许可的美国军方或政府人员。

姚俊威招揽其中一部分人写报告,提供高达2000美元(约2765新元)报酬;有一人撰写关于日本向美国购买F-35战机如何影响地缘政治,另一报告内容涉及一位美国国务院官员。

假公司社媒招人好比“尼日利亚骗局”

领英有近7亿用户,很多人都在找工作。有的美国前政府雇员为了突显身价,在简历中强调自己有安全部门审查许可,这更容易被特工盯上。

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防情报局前雇员马洛里是其中之一。联邦调查局说,马洛里与中国方面的联系始于2017年2月,当时一名冒充智库代表的中国特工在领英平台给他发信息。马洛里因替中国从事间谍活动而在2019年被判坐牢20年。

张家菘认为,社媒平台上各种信息从四面八方涌来,确实防不胜防,个人的常识判断尤其重要。他把打着猎人头公司旗号,行收集情报之实的谍报手段比作曾经猖獗一时的“尼日利亚骗局”。

“你也收过骗子的电邮吧?对方要你提供信息,你可以奉陪,试试他的反应。同样,有猎人头公司找上门,你可以去面试,看看对方什么来头,然后做资料查证。”

他提醒:“当一个难以置信的好事降临时,你得用常识判断是不是骗局、得付出多大代价。”

赞一下
(18)
75%
赞一下
(6)
2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