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智:疫情会加剧中西脱钩与阵营化吗?(2)

时间:2020-06-29 07:2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局部阵营化的可能性与有限性

先谈阵营化的可能性。

首先,从西方角度看。美国与其他西方国家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是牢固的同盟关系,而且在经济体制上高度趋同。这两方面,都与中国存在巨大区别。这也就是虽然它们内部也有诸多矛盾,但在对待中国时却总是高度一致的原因。过去两年来,美欧日三方针对中国经济的“非市场导向”发表七次联合声明,就是一个明证。

在中美贸易战期间,美国已经试图拉拢其盟友,围堵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并取得了众多盟友的支持,已经俨然形成同盟。此前,英国等少数西方国家,对华为的态度还是比较暧昧的。但此次疫情重创英国等众多西方国家之后,这些国家很可能改变态度,更加坚定地与美国站在一起,对华为和其他中国高科技产业采取同一立场。前面谈到的欧盟诸国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近期出台的针对中国的外商投资限制(主要针对高科技产业),已经展露了这个苗头。

其次,从中国角度看。其主观意愿是极其不情愿同西方形成敌对阵营的。但由于其坚持不同于西方的政治与经济体制,并且希望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世界领导性地位,由此必然导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围堵。在这种背景下,其必然的政策选择,就是强化自己前些年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加强与周边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另一个经贸阵营。

再谈阵营化的有限性。如前所述,西方国家与中国各自的比较优势,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互补性,在近期内不会完全消失。双方的脱钩是有限、局部的,而非全局性的。也就是说,西方阵营中的成员,与中方不会断绝经贸往来。更重要的是,近期内中国不太可能建立一个强大的、与西方对抗或隔绝的政治或经济阵营。

首先,旧冷战结束后,前苏联、东欧国家政治、经济体制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与西方基本融合,不可能与中国形成同盟。尽管俄罗斯一直与西方关系不和睦,但其政经体制更接近西方国家,而非中国。其与中国的伙伴关系,本质上是策略上的抱团取暖,而非建立在价值观与体制之上的同盟关系(即使前苏联与中国体制一致时,两者的同盟关系也是短暂的)。而且,其经济实力已经一落千丈,根本不足与中国形成强大的经济同盟。

其次,中国主导的国际合作项目与组织,如“一带一路”、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合作组织等,其成员国很多都是西方的盟友(如中亚国家、印度、巴西),或者是中立国家。即使它们强化与中方的经济合作,也不可能因此疏远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贸往来。而且,这些组织中的很多国家(例如印度与巴西),已经由于此次疫情,同中国发生了矛盾与分歧。

再次,如果中国与西方阵营发生严重经济冲突与对抗,而导致中国的经济盟友不得不选边站队,无论从体制还是利益上看,除了极少数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可能都会选择站在西方阵营,除非中国提供异乎寻常的经济援助。但一旦中国走上与整个西方对抗的道路,其出口换汇能力会受到巨大冲击,因此对外援助能力的持久性会受到严重考验。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中国的注意。

总之,阵营化的有限性,既体现在西方阵营与中国脱钩的有限性,也体现在中方阵营内部成员与西方阵营的紧密联系,而且阵营自身是不稳固的。旧冷战时期那样壁垒分明的两大阵营的隔绝甚至对抗,不仅在政治军事方面不可能,在经济方面也不可能。

作者是中国经济学教授

西方国家与中国各自的比较优势,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经济互补性,在近期内不会完全消失。双方的脱钩是有限、局部的,而非全局性的。也就是说,西方阵营中的成员,与中方不会断绝经贸往来。

赞一下
(79)
63.7%
赞一下
(45)
36.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