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欧盟认定中国是制度性竞争对手,体现了中国外交与中国制度内在需要的困境。中国愿意把欧盟作为全方位战略伙伴,抹去了中西方制度的对立,在全方位战略伙伴的框架内,发展以经贸为主的关系。但是,中国制度内在需要是“不忘初心”,即消灭私有制,最终现实共产主义。
6月15日中共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刊文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功,谱写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来最精彩的华章,世界上两条道路、两个主义、两种制度的较量正在发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深刻变化,科学社会主义的巨大能量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手中再度被激活。”这段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牢记与西方存在着制度较量。
但中国在外交上用“两种制度的较量”去发展中欧关系有困难,全方位战略伙伴提法容易消弭距离感,但两种制度较量的思维,已固化在中国外交官的行为方式中,不时地与西方社会发出碰撞的声音。
比如,疫情期间,中国驻法外交官人员发表文章指出:“我们看到在西方国家,政客们为了自己的选票相互攻讦;提出‘群体免疫’策略,让普通百姓以生命之躯抵抗病毒屠杀;相互抢夺防疫物资;将公款购得的防疫物资卖给私营企业谋利;让养老院的老人签署‘放弃急救同意书’;养老院护理人员擅离职守,集体逃离,导致老人成批饿死、病死……”
结果这篇文章招致法国政府极其罕见地召见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以示抗议。中国外交官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评论西方,引发外交冲突,表明中国外交官难以实践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第三,中欧成为制度性竞争对手,开启美欧联手对抗中国的大门。正当媒体传言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将会晤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时,6月15日蓬佩奥与博雷利以及欧盟20多位外长举行视讯会议。蓬佩奥会后发推文说:“美欧关系对于应对中国、俄罗斯和其他无视国际准则威权政权所带来的挑战至关重要。”博雷利坚持认为,欧盟与美国对中国问题的评估,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只是应对的方式不同。
特朗普排斥盟友,放弃美国领导世界,这符合中国的利益。博雷利指责特朗普的举动,已经严重损害跨大西洋关系。民主党候选人拜登在2020年1月23日的《外交事务》刊文呼吁:恢复美国的民主和联盟,再次让美国领导世界,发挥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取得胜利和推翻铁幕的力量和勇气。
欧盟认定中欧关系是制度性竞争对手,会给中国带来负面的结果。6月17日七国集团外长和欧盟高级代表发表联合声明,强烈敦促中国政府重新考虑香港国安法的决定。6月19日欧洲议会通过谴责中国香港国安法决议要求,认为如果中国在香港强行实施香港国安法,欧盟应把中国政府送上国际法庭审判。6月22日中欧领导人举行“远程峰会”,峰会的结果是无联合声明和无联合记者会。
作者是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欧盟强调中欧是制度性竞争对手,反映的是客观现实,而中国强调中欧是全方位战略伙伴,反映的是中国发展中欧关系的愿望,是统一战线策略在外交领域的运用,孤立顽固派,团结中间派,支持亲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