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多年来变成战后体系最坚强的维护者。在崛起过程中,中国并没有“另起炉灶”,而是选择加入现存国际体系,再通过改革现存世界体系来改变自己的地位,发挥更大的国际作用。表面看,中国的选择无论对中国本身还是对美国来说,是最优的选择,因为这种选择可以避免对现存国际体系带来震荡。
但在国际政治领域,问题没那么简单。无论在维护战后体系,还是想在现存体系中扮演更大的角色,中国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
首先,美国不会退出国际政治舞台。尽管美国已经力不从心,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多“最”的国家,包括最大的经济体、最大的市场、最具创新力的企业制度、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等等。一个拥有那么多“最”的国家,不仅不会退出国际政治舞台,也不会想和其他国家共享国际权力,尤其是与一个同自己的文化、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那么不相同的国家共享权力。这与战后英国和平地向美国移交国际霸权很不一样。英国“光荣退出”(gracefully exit)国际领导权,美国成为国际体系的领导者,不仅因为欧洲国家之间发生过激烈战争,除了免于战争的美国,西方列强没有一个有能力领导世界,也因为英美两国的同质性。
其次,即使美国没有能力领导世界了,西方国家能够接受中国吗?尽管这个世界并不是西方的,但不管人们喜欢与否,这个世界秩序是西方世界确立的,也一直为西方世界所主导。尽管世界秩序的开放性,使得其他非西方国家能够参与其中,但非西方世界从来没有领导过世界。即使其他国家接受了中国的领导角色,但如果没有西方世界的接受,中国也很难领导世界。至少从现在看来,西方世界并没有任何意愿接受中国的领导;相反,西方诸国时刻警惕中国是否会取得国际领导权。这次抗疫过程中,西方一直竭力提防中国在抗疫过程中取得国际领导权,背后的理由不言自明。
中国人相信国霸必衰
再次,也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本身一直表示无意和美国竞争领导权,领导世界。这一方面是因为客观上中国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领导世界。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在不远的将来会超过美国,但即使这样,中国的人均国民所得仍然远远低于美国,而且在科技、创新、军事、企业制度等方面会继续落后于美国。在刚刚过去的“两会”记者会上,中国总理李克强强调,中国还有6亿人口的月入是1000元人民币(约198新元)。这表明,中国将会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位置。另一方面,中国的确没有这样的意愿。国霸必衰,中国人是相信的。大英帝国、日本、苏联都在争霸过程中衰落了。如果那么强大的美国领导世界都那么吃力,为什么要去抢美国的领导权呢?
中国是世界体系的一部分,也从这个世界体系中获益。中国须要维持这个秩序,也愿意和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合作,来维持这个秩序。这也就是中国对佐利克的“利益相关者”概念感兴趣的原因。中国相信,只要中美两国合作,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但如果两国发生冲突,那将是世界的灾难。
然而,美国并不这样想。美国相信,中国如果继续发展下去,迟早要抢美国作为世界领导的地位。
美国没有强大的领导能力了,但也不会自愿放弃国际组织;中国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和意愿,也不想成为现行体制的破坏者,而西方诸国既要维护现存国际秩序又要提防中国。这意味着现存国际组织很有可能存在下去,但会越来越政治化,成为主要主权国家作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正因为是斗争,各国互相制衡,国际组织的激进改革也不可能达成,所以它们的效率会低下,腐败会继续存在,越来越不能满足成员国的需要。
这种情况显然并不符合各国的利益。各大国会如何回应?新的秩序在哪里呢?尽管包括基辛格在内的诸多外交家和外交观察家都在预测新秩序的出现,但一个新秩序的出现不会那么容易。新秩序肯定不会通过修补旧秩序而造就。历史经验表明,新秩序必然起于区域和局部,自区域秩序和局部秩序而扩展延伸为国际秩序。
无论是中美贸易战,还是由冠病疫情引起的中国和美国、中国和西方的角力,都表明世界正朝着“一个世界、两个体系、两个市场”转型。如果现存国际组织被弱化,“一个世界”必然被虚化,两个体系、两个市场便是实体。
如果这样,人们也没什么可以惊讶的。二战之后,尽管有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体系,但西方体系如七国集团(G7)依然存在,并且很多国际问题是通过西方体系得到解决,而非联合国体系。中国早已开始为现存世界体系做补充,例如金砖国家、金砖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一带一路”。英国政府已经在推动组建一个10国集团(原来的G7加上澳大利亚、韩国和印度),研发5G技术来对抗中国。如果将来出现另一个Gx之类的集团,来支撑另一个体系和市场,那可能也是国际政治客观规律所致,而非中国的初心。如果全球化持续推进,人们甚至不要惊讶一些国家同时成为两个体系、两个市场的成员国。
至于中国如何使得这个体系和市场具有竞争力,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那是须要另外探讨的重要问题。
(作者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
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