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 中欧四国“向右走”寻觅自身

时间:2020-05-26 13:0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作者:郑逸雯

来到今天,新冠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让中欧有机会再次思考“西欧模式”的利弊。自3月开始,疫情在欧洲各国迅速蔓延,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等老牌欧盟大国成为重灾区,官方公布的确诊人数均远超中国。反倒是中东欧地区,由于入境游客相对少、早期及时实施防疫措施,大部份国家的确诊病例数字仍维持在数千水平。

眼见欧美大国都因疫情手忙脚乱,全球也在反思西方民主政府为何未能有效控制病毒扩散,探讨市场化医疗、中央统筹与地方自治等议题。另一方面,“封关自救”似乎成为疫情下唯一选项,尽管这与欧盟数十年来坚持的“无边界化”、人口自由流动原则背道而驰。

对“入欧”不足二十载的中欧“维谢格拉德集团”四国而言,这种反思也许正将他们推离西欧治理模式。匈牙利立法会3月底通过法案,宣布扩大总理欧尔班(Viktor Orban)的行政权限,包括无限期维持国家紧急状态、绕过国会自行颁布法令、监禁散播疫情“假新闻”人士等,此举在西方社会招致猛烈抨击。

纵使医疗资源及经济实力难与西欧大国相比,但四个中欧国家在这次疫情防控上都取得理想成效,包括及早封关堵截病毒在国内散播,有效采取限行令、停课、家居办公、禁止民众聚会等措施。随着欧洲疫情放缓,四国陆续放宽限令,可算在首波疫情中取得胜利。

不再憧憬西方治理模式?

中欧四国与欧盟绝非在疫情下才开始渐行渐远。保加利亚政治学者Ivan Krastev及美国法律教授Stephen Holmes认为,早在2008年金融海啸后,自由主义在中东欧地区的声誉便一落千丈,对“赌场资本主义”(casino capitalism,比喻资本主义的投机性与高风险)埋下怀疑与不信任种子;2015年欧洲爆发难民危机,中欧四国拒绝接受欧盟提出、成员国按比例接收难民的方案,令裂痕进一步扩大。

过去十年间,整个欧洲见证着民粹势力壮大,中欧尤然。如今波兰、匈牙利政府均被认为是极右翼;斯洛伐克由立场中间偏右的联合政府执政;捷克总统泽曼(Milos Zeman)更毫不掩饰其反移民立场,走亲俄亲中路线,但首都布拉格巿长贺瑞普(Zdenek Hrib)宣布解除与北京的“姊妹城巿”关系,改而跟台北结盟,令“亲中派”的泽曼相当尴尬。

吊诡的是,与倾向疑欧派的执政党不同,中欧民众大体上仍对欧盟抱有好感,特别是认可加入欧盟有助经济发展。美国智库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9年一项调查发现,84%波兰人对欧盟持赞同(favorable)态度,之后依次是斯洛伐克(70%)、匈牙利(67%)、捷克(52%)。

但受访者看法存在明显的世代差异,年轻人更倾向支持欧盟;是否支持本国右翼政党同样是重要因素,立场偏右民众普遍对欧盟更不满意。调查还显示中欧四国民众在展望国家未来时,对缩小贫富差距最感悲观,其次是政治制度运作方式、获得高薪工作的可能性,反映普通人对现行社会制度、生活环境的真实感受。

“西欧模式”何以跌落神坛?

回看历史,中欧各国在冷战时期被苏联纳入麾下,但苏共扶持下的红色政权在这片土地曾备受挑战:1956年的匈牙利革命、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波兰数次罢工潮、捷克斯洛伐克1989年的“天鹅绒革命”,无一不彰显其对“民主化”的渴望。正因如此,这些国家在苏联解体后涌现大批反共政客、社会活动家,一众新政府以“仿效西欧”(Imitate the West)为旗号,迅速搭建起自由民主制度的框架。

冷战结束后,前共产主义国家合共推出约2万条新法律法规,内容涵盖民主政体、市场经济、新闻自由、法治等,作为进入欧盟的条件。但在实际运作中,这套制度在中欧国家却出现“水土不服”,让人们逐渐意识到,一味模仿“西欧模式”并不能一劳永逸。

赞一下
(22)
73.3%
赞一下
(8)
26.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