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智:全球化未来取决于中国的战略选择(2)

时间:2020-05-08 07:53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全球化进程定会重回正轨

笔者希望并相信,从中长期看,中国会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克服近期的中西方局部“脱钩”倾向,促使中国重新融入全球化进程,推动全球化重回原来的正常轨道。这一判断的基本依据,既在于全球化自身的内在合理性,更在于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中国发展方向的不可逆性,以及自我调节能力的提升。

邓小平推动的改革开放,不仅解放了中国社会的生产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众生活水平的飞跃式提高,也解放了中国社会的思想,促进了社会认识水平的提升。40年改革开放与思想解放所带来的中国发展进步的大方向、大趋势,不会出现根本改变。

最近几年来,尽管阻碍这种发展大势的内外部因素不少,但推动这种大势、制约各种阻碍因素的内部、外部力量依然非常强大,一定会共同推动中国最终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

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国的战略选择发生偏差,一定会带来经济的恶化与社会的不稳定,而政府不能承受这种情况的无限发展,必须、也必然会采取措施调节,使发展大势回到正确轨道。

典型例证至少包括以下两个:一是前几年某些方面的发展变化,导致民营经济发展困难,影响整体经济运行,最终导致国家领导层分别在2018年与2019年底,重申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并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二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中国外部环境与经济发展,因而中美谈判虽然历经波折,但最后还是以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而暂时止损。

总之,从中长期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会发生根本动摇,中国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关系不会发生根本逆转,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进程,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会根本逆转。这一过程可能会因一时的因素而受到阻碍,但终究会雨过天晴,回到正确的轨道。

美国华裔学者文贯中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达了一种担忧,如果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持续恶化,会错过现代化的窗口期。这是因为双方关系恶化所导致的产业链迁出,之后就很难再回来。这一担忧不无道理,但笔者认为也不必过于担心,每个阶段各国发展的比较优势都不相同,到时中国一定会发现自己新的比较优势,找到自己在全球化与全球产业链中的新的合适位置。

但这并非是说,中国不必在意短期内被排斥于世界主流体系之外,任何不必要的成本都是应该避免的。中国如果能通过正确的战略选择,始终保持在世界主流体系之内,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何乐而不为呢?为何偏偏要选择走弯路呢?“创造”本不应有的困难,再来加以“克服”,不是智者所为。

最后,读者可能会问,笔者所说的“中长期”到底是指多长时间?对此,笔者无法准确回答,但粗略判断,中国近期内与外部世界的紧张关系,不会超过15年。当然,笔者希望这一时间越短越好,希望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和全球化进程尽快回复到正常轨道,以缩短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阵痛。

作者是中国经济学教授

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国际主流社会的意愿、期待与中国自身的意愿、选择相互磨合的进程。两方面磨合得越好,中国与外部世界的整体关系就越融洽,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就越顺畅。反之亦然。

赞一下
(96)
65.3%
赞一下
(51)
34.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