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中国会再次被迫封闭起来吗?

时间:2020-04-28 07:5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中国的开放来之不易,中国的全球化更是来之不易;或者说,无论是开放和全球化在中国并不是必然的。中国历史上曾经非常开放,明清之后数百年一直处于孤立状态。直到近代,中国被西方帝国主义的枪炮打开大门,被迫开放。

改革开放之前的数十年里也是处于相对的封闭状态,只和有限的国家交往,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主动向西方开放。不过,向西方开放是血的教训换来的。在1980年代,当邓小平一代领导人决定对外开放时,他们的决策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判断: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如果近代是因为挨打而被动开放,改革开放就是主动向世界开放。

中国的开放对中国和世界都是一个机遇,这也是开放政策比较顺利的原因。这里面有一个中国和西方世界之间“推”和“拉”的互动关系。中国主动“推”,积极推动自己的开放政策,西方是“拉”,拉一把中国,即欢迎中国加入世界经济体系。但中国和西方世界的全面交往和融入,是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事情。

毋庸置疑,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转型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从封闭状态转型成为最大贸易国家,从农业大国转型成为世界工厂,所有这些都是中国开放政策的结果。

冠病疫情会成为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熔断器,熔断两者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联,导致中国的再次封闭起来吗?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一些人可能对此不以为然,因为他们总是认为中国和西方世界已经深度融合,没有可能被冠病疫情所熔断,更不用说中国再次封闭起来了。的确,直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动中美贸易战,人们一直相信中国和西方经济互相依赖的力量。美国的一些人甚至将其称之为“中美国”,而中国的一些人称其为“中美婚姻关系”。

中国继续推进全球化的决心

即使在美国开始搞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中国领导层仍然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多个场合表示决心继续推进全球化。中国也是这么行动的,通过艰苦的努力和美国谈判,达成了第一阶段的贸易协议。

但冠病疫情似乎正在改变一切。尽管改革开放40多年了,尽管人们以为中国已经深度融入世界体系,但突然间,人们发现中国其实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世界,西方也没有准备好接受中国。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尤其是美国),勃兴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不仅在促成中国和美国之间冷战的升级,更指向中美局部热战的可能性。

事实上,中美(和西方)之间从往日的“推”和“拉”的关系,已经演变成为“挤”和“退”的关系,即美国(和西方)想把中国挤出世界体系,而中国自己也在无意识地“退”出这个体系。也就是说,中国和西方已经不是相向而行,而是背道而驰了。

首先是西方的“挤”。西方对中国的不放心由来已久,也可以理解。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西方盛行不同版本的“中国威胁论”,无论什么样的理论,其背后折射的是对中国的不放心。对一个具有不同文明文化、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价值体系的国家,西方国家的这种不放心情有可原。但也正因为如此,西方和中国从来就没有建立足够的政治信任,各种关系皆维持在利益关系上。

这也可以理解,国家间的关系都是利益关系,唯有利益是永恒的。不过,光有利益关系并不足够。如果利益是硬力量,信任就是软力量。没有软力量,硬力量就很容易被理解成为一种威胁。实际上,在冠病疫情之前的中美贸易战过程中,西方很多人就一直批评中国,把世界和中国之间的经济依赖度“武器化”,即中国利用这种高度依存关系来追求自己的利益。尽管“武器化”一直是西方对非西方国家惯用的手法,即“经济制裁”,但因为对中国的不信任,即使中国并没有“武器化”,也被西方认为中国在这样做。

从不相信中国到感觉到中国的“威胁”,到排挤中国,这是西方的行为逻辑。中美贸易战无疑是西方和中国关系的转折点。之前,西方总是认为有能力改变中国,通过把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把中国塑造成他们想看到的国家。但贸易战意味着,西方(尤其是美国)放弃了这一西方学者认为是“天真”的想法。既然改变不了中国,就转而排挤中国。

病毒所引发的西方(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恶化,就是这一逻辑的延伸。从一开始,美国的政治人物就是有其议程的。对疫情在美国的扩散,他们从来就没有承担过任何责任,而是一直把责任推到中国。从病毒冠名之争和病毒起源的各种阴谋论,到后来的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指责和对中国“秋后算账”,各种行为都是这一议程的一部分。

很显然,这种行为逻辑不仅属于美国,也属于整个西方世界。尽管中国在本土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后,尽力向包括一些西方国家在内的100多个国家提供医疗卫生物资,但西方对中国的不信任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急剧增加。中国的对外医疗援助被视为“口罩外交”“影响力外交”和“地缘政治外交“。秋后算账的声音在整个西方世界盛行,英、法、德高官也直接或间接地指责中国。

除非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西方和中国的关系出现逆转,否则西方新一波更大规模的“反华“和“反中”浪潮不可避免,无论是在疫情之中还是疫情之后。

在西方对中国转向“挤”的时候,中国本身也从“推”转向了“退”。“退”不是表现在物理和物质意义上,而是表现在思想和态度上。实际上,在物理和物质意义层面,正如“一带一路”倡议等项目所显示的,中国近年来刚刚走向世界。然而在思想和态度层面,很多人开始从世界体系回撤,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持有了美国人一般的“我就是世界”的心态。

赞一下
(308)
72.8%
赞一下
(115)
27.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