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民:后冠病时代的两种可能

时间:2020-04-25 07:4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王庆民

今年年初,一场无人可以预料的巨灾横亘人间,冠病疫情肆虐全球。它不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也已演变成了政治问题、国际关系问题。疫情对于各国内政如国家管制、监控政策的影响自不待言;其对于各国对外政策及国际关系的影响,同样不能忽视。

冠病疫情对国家间关系的影响,是一体两面的。一方面,疫情迫使各国实行隔离、封国措施,关闭边境或进行出入境管制,各国对外的经贸与文教交流、国际人员流动,均大幅减少甚至完全中止;另一方面,疫情不分种族与国家的跨境传播、在全球的肆虐,让各国必须团结起来,加强政府间沟通和信息交流、协调抗疫资源流动,合作应对疫情。

在疫情发生之前的最近几年,世界上的民族主义、本土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与数十年来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趋势形成强烈碰撞,国际关系正处在走向何方的十字路口上。冠病疫情的来袭,无疑会对国际关系潮流的嬗变造成重大影响。

增添了冠病疫情这个变量后的国际关系,是将有更多壁垒还是更多合作?

答案并不那么显而易见。如前所述,冠病疫情对于各国的对外政策及国际关系的影响,是有明显两面性的。未来的国际关系,取决于这些短期行为背后的长远、衍生影响。疫情期间各种短暂性的壁垒和合作终会告一段落,可能遗留下来的长期策略、疫情对各国内政外交潜移默化的塑造,才是持久的。而不同的领域,受到疫情的影响也是各异的,须要分开剖析。

首先,疫情破坏了全球分工合作的产业链,对经济全球化造成沉重打击。本次疫情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打击最为突出,也是长远而言最难修复的。自包括中美等大国在内的各国暴发疫情、严控海关和边境以来,国际贸易基本处于瘫痪状态。疫情迫使各国各行业不同程度停工停产,边界封锁又让跨国经贸带上了镣铐,这两重影响让国际贸易在今年面临夭折。

因为产业链分布于全球,只要部分处于产业链上的国家疫情不能缓解,其他疫情得到控制的国家也无法单独生产。如中国疫情得到控制后,因为美欧等处于产业链上端、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对象的国家疫情仍在蔓延,使得中国复工复产后外贸产业依旧疲软。

同样,即便欧美各国最近一两个月能够扑灭疫情,印度、东南亚和非洲等国疫情的迅速扩散,也会让欧美企业暂时失去大量劳动力和生产资源来源、销售市场。这样的影响不会只有几个月,而是会持续几个季度甚至更久,足以成为塑造未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关键变量。

全球产业链的断裂,会导致各国将产业链移回国内、以内需代替出口。当然,彻底的“闭关锁国”是不可能的,但会让各国为止损和自保削弱外贸、减少参与国际分工。这与贸易保护、本土优先的鼓吹者不谋而合。

虽说疫情结束后国际贸易会有显著反弹,但那只是补偿效应罢了。在“本国优先”的国际潮流下,各国大抵会更倾向自保而非意识到国际经贸合作的必要,哪怕后者更符合各国长远利益。因此,经济全球化在未来数年内会受到很大削弱。至于更久之后,就不是冠病疫情直接影响的范围了。

第二,冠病疫情对国际政治将会有复杂的影响,且以负面为主。本次疫情发生后,国际上虽不乏合作互助,但更多是冷漠自私甚至尔虞我诈。疫情暴发后中美两国政府的唇枪舌剑互相指责、日韩间龃龉在疫情中不停歇、欧盟各国纷纷自保而离弃盟邦……疫情让各国之间的不信任加剧、国与国之间的壁垒也在冷战后前所未有的鲜明。而台湾各界与世卫总干事谭德塞的纷争,更是说明连定位为持平中立的国际组织,都逃不脱冠病疫情所制造的冲突漩涡。

从一战结束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世界许多有识之士一直在力图建立一套基于互信、透明、平等的国际关系。但事实上,从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直到后冷战“一超多强”的时代,这种美好的国际关系状态,始终只是处在理想与头脑构思中,从未真正实现过。这次冠病疫情如试纸般,再度将缺乏信任、自私自利、勾心斗角的国家间关系“化验”并展示了出来。

虽说本次疫情不止只有隔阂与对立,也闪耀着国际主义的光辉,如未扩散到世界时各国对中国的援助、后来中国和德国都积极支援疫情严重的意大利,还有国际医疗科研团队相互交流成果和信息,近期中美两国也由争吵转向更多的合作。但这些有限的合作,在各国猜忌纷争的阴云笼罩下黯淡无光。

冠病疫情结束后,利益至上、自私自利的国际关系本质并不会有任何变化,只是将其中的许多残酷之处潜藏了起来,恢复到冠病疫情暴发前的国际关系现状。当另外的灾难和国际危机来临,又会再度暴露。

赞一下
(16)
30.8%
赞一下
(36)
69.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