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中国和欧洲之后经历新冠病毒危机,但它的穷于应付在世界面前持续展现,有评论家认为新冠暴露了美国治理体系破裂,甚至将之与中国抗疫的“效率”对比。但是,对于中国在疫情早期应对与透明度“问责”的声浪也不断。中美抗疫态势的优劣对比,势必成为中美关系专家和历史学家关注的议题。
目前我们还处在全球性的健康危机之中,许多人问:在抗疫的上半场,中国和美国谁赢了?新冠病毒的时代对于全球秩序的变化和未来,将有什么样的影响?
纽约华美协进社在4月7日主办了一场“超越新冠肺炎”系列的远程讲座,标题借用了其中一位主讲马凯硕最近刚出的一本书的名字:“中国赢了吗?”
马凯硕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创始院长,著有《亚洲人会思考吗?》、《西方输了吗?》和新书《中国赢了吗?:中国对美国至上地位的挑战》,公认为是“亚洲崛起”的代言人。
与他对谈的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始院长,《注定一战:美国和中国能否逃脱修昔底德陷阱?》的作者格雷厄姆•艾利森。这场对话由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拉娜•弗鲁哈尔主持。
马凯硕认为目前谈论新冠疫情对中国和美国的世界地位,以及全球秩序的长远影响,尚言之过早,但可以确定的是,疫情加剧了发酵中的中美地缘政治的对峙与竞赛。
自认受到基辛格和研究美苏冷战的前外交官乔治•凯南的影响,马凯硕认为,美国在掀起与中国的地缘政治竞赛之前,犯了一个很大的战略错误,就是没有制定长期、全面的应对方略。凯南认为,美苏冷战对抗之前,美国其实有长期的战略目标,在加强国内精神凝聚和国际结盟上都已经有所准备,并且保持谦逊的态度,这些准备给予美国在冷战交锋时的优势,然而现在完全欠缺。
在马凯硕看来,中美之间目前面临极大的彼此误解。对美国来说,只有黑白对立,善恶交战,民主与集权之间的抗争,但马凯硕强调,“新冠危机表明两国之间缺乏信任……中国的主要目标不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共产主义……他们的根本利益是克服他们(从鸦片战争开始)遭受的百年屈辱。这场新冠肺炎的危机重新揭开了这些疮疤。遇到像新冠肺炎这样的危机时,它可以治愈并使人们凝聚在一起,但也可以重新打开痛苦的伤口。我认为这就是新冠肺炎对当今世界所造成的影响。”
艾利森认为,新冠病毒就像一道闪电,照亮了景观,让我们看到了被黑暗遮盖的轮廓。他说:“以我对大局的理解,病毒是对美国最切身利益的生存威胁,关系到美国人民的生存与福祉;病毒也是对中国的生存威胁,关系到中国人民的生存与福祉,并且构成任何国家都无法自行击败的威胁。如果中国成功地击败了病毒,但疫情仍然在美国蔓延,中国将持续受到第二波和第三波疫情的可能威胁,反之亦然。因此出于自私的考量,中美都希望解决疫情的问题。”
艾利森同意新冠病毒的爆发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竞争,扩大了中美之间的结构性差异,但双方必须承认和面对结构差异的现实。即使是在这种修昔底德式的竞争和对抗中,面对共同的生存威胁,双方应该尝试找出即使是片面的“竞争式合作”,如中国历史上宋辽之间的关系。
以为中美可以回到完全无冲突的关系,将是很天真的看法;但以为中美可以各自面对病毒的威胁,也是很天真的想法。艾利森希望新冠病毒可以成为中美相处新模式的契机。
弗鲁哈尔请马凯硕和艾利森比较中美抗疫上的成绩:谁赢了?
马凯硕认为,没有人知道新冠疫情的结局是什么。任何想要预见未来的人只是自欺欺人。到目前为止,新冠疫情强化了对于中国和美国各自的刻板印象。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经接受中国并不是一个僵硬的共产极权国家,而是活力充沛、很有动力的国家。从结构而言,过去几千年的历史里,中国从来没有充分使用80%-90%人口中的脑力,而在过去30-40年间,借着基础教育的扩展、医疗的普及、现代社会的进展,中国现在能够借助14亿人口的脑力。
马凯硕如此描述中国体制里的人才制度:“在中国,最好的人才被汇入到非常仔细的精英体系中,所以最终绝对卓越的机构获得了国家最好的才智,与这些机构交往的人都为他们是多么了解情况感到惊讶。这是一个高效的、精英领导的政府。是的,它在新冠病毒刚开始时跌跌撞撞,但一旦振作起来,我的天哪,它采取了这种戏剧性的行动,在农历新年前两天封闭了一个6000万人口的省!相信我,那真是令人震惊!这就像感恩节前两天关闭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