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和元:欧美的新冠疫情为何恶化?

时间:2020-04-04 09:3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自3月上旬以来,欧美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不断飙升,就好像在一夜之间,疫情全面失控。其中,尤以美国最为严重。截至北京时间今天15时,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升至245373例,死亡病例为6095例。这种趋势也让当地民众人心惶惶,乃至外界也感到瞠目结舌。人们不禁在问:欧美的疫情为何会失控?就该问题,个人认为,或与如下原因有关。

一、与疫情的信息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有关  

首先,相比于一般卫生服务,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和消亡等,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中,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例如,人们,甚至包括专业人员,对新发传染病都存在着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这就是信息的不完全。这种不完全,决定了人们往往在短期内,很难认识到疾病的致病机理(譬如曾于14世纪引发欧洲黑死病的鼠疫杆菌,直到1894年方被发现),也很难认识到其传播的路径,更不要说后果。

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联合考察报告》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的专家,也不得不承认现有知识存在局限,这些关键知识包括:传染源、病毒的致病机理和毒性、传染性、感染和疾病进展的风险因素、监测、重症和危重病人的临床管理以及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人们对传染病的防控,也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对问题严重性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方向。譬如,日本北海道在2月26日确诊人数达到63例感染者时,其知事铃木直道便宣布北海道将进入紧急状态。这位曾有公共卫生管理经验的官员认为:“(北海道)必须采取措施,抑制疫情的扩散速度。当前正是最紧要关头,必须尽早结束。”

反观作为欧洲疫情“震中”的意大利,意大利疫情通报数据显示,截止2月27日晚19时止,该国伦巴第大区感染的确诊人数403人。疫情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同期的日本北海道,但当地的政治人物却持有与铃木知事截然不同的判断。虽然伦巴第大区首府米兰市曾宣布,从2月25日起,酒吧、咖啡馆、舞厅等营业场所,晚6时后一律禁止营业,希望借以减少居民的夜生活,防止疫情扩散。但该项禁令刚刚执行不到两天,政府迫于居民抗议和业者的压力,宣布从2月27日开始取消禁令。为庆祝解除宵禁,意大利执政党之一民主党主席尼古拉•津加雷蒂(Nicola Zingaretti)甚至专门前往米兰,邀请党内多位政治人物到街头集体喝开胃酒欢聚,并强调米兰市很安全,民众应走出家门恢复正常生活。

而在美国则表现为,专业机关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与最高行政机关白宫之间认知的巨大分歧。美国CDC首席副主任安妮•舒查特在2月25日举行的记者会上说:“现在,与其说(疫情大爆发)这种情况是否会发生,还不如说什么时候会发生,美国会有多少人被感染,其中又有多少人会患上重症或引发更多的并发症。”当天更早时,CDC国家免疫和呼吸疾病中心主任南希•梅索尼耶也说,新冠病毒迟早会在美国传播。但特朗普总统对CDC的上述言论,显然是不满的,他认为上述言论可能引发民众恐慌。为了降低CDC官员讲话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特朗普于2月26日就新冠病毒疫情召开记者会,强调美国面临的风险“非常低”。

此外,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能引起的后果,也具有不确定性。很多时候,人们可能反应过度。譬如,2009年3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国先后发生人感染甲型H1N1病毒,其传染源主要为病猪和携带病毒的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人也被证实可以传播病毒。为了防止该病蔓延,各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事后人们普遍认为,当时各国政府和民众,都有反应过度的嫌疑,进而造成物质和人力资源的浪费,资源的错配,进而造成对国家生活生产的干扰。

正是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使得各方很难形成共识,这也就阻碍了各方能够于短期内,采取切实的措施,来阻断疫情的扩散。

二、医学正确与“政治正确”的冲突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2020年2月的一篇文章中认为,他们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民主”国家的新冠病毒死亡率更低,因为“民主”国家的信息可以自由地流动,公众可以对问题公开探讨,能督促政府及时调整疫情策略。这一观点获得了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的赞同。但正如今天欧美的实际情况所表明的,事实可能并不是全是如此。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维尔特•伊恩•利普金认为,新冠病毒疫情与SARS疫情相比,致死率较低,但传播力较强,传染速度快。有的患者甚至没有症状也可以传染,这为防控疫情增添了难度。为此利普金教授认为,于当前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和研发快速检测方法,仍然是最好的办法。

赞一下
(34)
89.5%
赞一下
(4)
10.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