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冬涛:全球抗疫的四种模式

时间:2020-04-01 07:38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时事透视

2019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快速发展,不但给各国带来眼前的巨大压力,也带来更多未来的不确定性。各国都在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抗疫模式,以尽早减少不确定性,形成新的生产生活秩序。

现在大家都已经抛弃彻底消灭冠病病毒的幻想,在高效低毒的冠病疫苗出现并普及之前,努力在控制病毒传播和维持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之间,寻找符合自己国情的最佳平衡点。哪种抗疫模式效果好、成本低,并具有可持续性?

我们可以先比较一下当前的四种抗疫模式,也许有利于我们思考下一步的对策。抗疫模式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进行分类,一是根据各地政府是否及时重视,并尽早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应对病毒传播,据此可以发现有的政府重视早、应对也早,而有的却反应迟缓;二是根据各地政府的抗疫措施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大小,可以发现有的抗疫措施对生产生活冲击很大、成本很高,有的则冲击比较小、成本也小。

第一类模式中的政府应对早,而且应对措施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成本相对较小。以前的亚洲四小龙中的三条小龙:新加坡、台湾和香港,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尤其是新加坡和台湾,其高效低成本的抗疫成就,已经被很多国际媒体广泛报道。

这三个地方在2003年都遭受过沙斯病毒的严重冲击,之后都吸取教训,建立了应对公共卫生危机的完备决策、沟通和支持系统,现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三个地方都和中国大陆往来密切,对大陆疫情对自己的可能影响比其他国家更加警惕和关注,所以都早早地采取了应对措施。三地政府处理疫情时的行政能力都很强,在公共卫生专家的帮助下,在非常完备和先进的公共卫生体系的支持下,根据疫情的发展逐步升级应对措施,一方面防止疫情大暴发,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对社会的冲击。

三地当然也存在很多不同的地方,例如,新加坡和台湾的社会对政府抗疫措施的支持度很高,但香港因为去年社会大规模抗议的影响,导致社会对政府抗疫措施也有很多批评;再例如,台湾和香港的社会在疫情出现后快速发展起人人戴口罩的“口罩文化”,但新加坡至今和西方国家一样,大多数人都不戴口罩。现在三地所面临的共同新挑战,是输入型病例急剧增加,为防止输入型病例引起本地大传染,三地政府都进一步加强了抗疫措施。

第二类模式中的政府应对晚,造成疫情大暴发,不得不采取成本很高的强力应对措施,所幸这些措施有效地控制住疫情。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中国,曾经是全球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但在全国实施封城、封小区,甚至封家近两个月后,疫情终于得到控制,但也为此付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成本,现正努力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中国政府的强大动员和监控能力,保证了高强度措施的有效性,但和新加坡、台湾和香港一样,也面临着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如何防止快速增加的输入型病例带来本地传染,二是如何在抗疫和维持生产生活秩序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赞一下
(31)
56.4%
赞一下
(24)
43.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