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民:难以复制的中国式防疫(2)

时间:2020-03-23 07:04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第三,如果效仿中国实行彻底的人际隔离,人们就要放弃正常的学习、工作,很大程度丧失个人自由,人们除了泡在网上,线下的一切生活都几乎归零。这对于强调个人自由和生活尊严的西方民众,在某种程度上比冠病本身造成的伤害还要大。

冠病在某种程度上与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类似,其存在很大程度的随机性,有难以避免的共同特征。已经习惯与季节性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共存的西方民众,许多宁愿冒患上冠病的风险,也希望维持体面和有尊严的生活。

生命的确是珍贵的,但是人并不是为活着而活着,人们须要工作、学习、交际、保持自由、参与社会、享受生活。诚然,面对疫情,不是享受生活的时候,但要让渡多少权利与自由,换取降低一些感染率和死亡率呢?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众,因为文化和制度的差异,主流群体的价值选择也会有所不同。许多国家的政府,看到的不仅是国民生命面临的威胁,还会考虑这种威胁的紧迫性有多大、导致死亡的概率有多高,并和其他人权问题统筹考虑,并且尊重公民在群己权界内的自由选择,保障国民不因疫情丧失公民权利(哪怕一部分)。

但有些国家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是值得忧虑的。如英国拟实行的“集体免疫”策略,就很有风险,造成的影响充满不确定性。而早前的港台地区和新加坡,以及如今欧美各国,选择有节制的防控措施,在不让正常工作生活“休克”的情况下,减少人员流动和接触,抑制冠病病毒的传播速度,集中救治重症患者,尽可能使医疗系统可以承受疫情的压力,不偏于追求“归零”,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对这些国家和地区来说,这或许比选择效仿中国大陆的防疫更为妥当。而且,冠病疫情只是这个世界各种棘手的问题之一,与诸如经济发展、个人权利、社会自由、隐私保障等其他问题有着密切关联。如何看待和防治冠病,以及评判防疫的功效,都不能只着眼于冠病本身,而要统览全局,看到防疫措施成败背后更多的善恶美丑、功过是非。因此,在中国实行的极为严厉的封锁和隔离措施,尤其彻底“封城”和全面停工停业,并不适合、也很难在欧美国家复制。

这次防疫工作,不同国家根据国情、自身的制度和文化特点,各自采取了有所差别的方式,最终哪种方式最优,目前尚无定论。虽然因不同国家国情各异,难以统一的评定,但相对何者最优,最后还是可以看出来的。绝对的自由放任不可取,过于粗野和“一刀切”的方式同样有害国计民生。

作者是《中国战略分析》杂志撰稿人

国际政治研究者

赞一下
(40)
57.1%
赞一下
(30)
42.9%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