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舆论聚焦:中日韩合作绕不过的坎

时间:2019-12-30 15:22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曹辛:东亚三国的合作从根本上讲有两个绕不过去的坎——经济合作与朝鲜问题。不跨过这两个坎,合作就没有基础。

上周国际舆论报道的焦点之一,便是以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为前奏的中日韩领导人的成都峰会。实际上,东亚三国试图进行这种合作已经运作和推广了多年,甚至提出过中日韩三国统一用“亚元”这种货币,但一直少有进展,除了三国自身的不少问题外,作为外部力量的美国是最大的干扰因素。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发现,今天东亚三国的合作从根本上讲有两个绕不过去的坎:经济合作与朝鲜问题。不跨过这两个坎,则东亚三国的合作就会陷入没有基础、不定时地受到破坏和干扰之中。

就经济合作与朝鲜问题来说,三国在这两方面实际上当前都存在问题。

中日韩经济合作的缺陷

就经济合作而言,今天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首先存在着三国间国力的悬殊和差异的问题,它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外市场的大小和消费人口数量,以及产品竞争力等多方面的差异,这实际上都会影响三国合作的心理顺畅,从而直接或深远地影响具体的合作行为,尤其是中国这样被西方称为“非市场经济”的国家。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比较国与国经济实力的一切基础。而据最新的统计报道,在经济总量方面,中国国内生产总值2019年前三季度为10.2万亿美元,日本为37773.79亿美元,韩国为12210.3亿美元,这奠定了三国各自基础经济实力总量的前提。

上述基础数据也决定了中国在贸易数额上压倒了日本和韩国,仅以中韩两国为例,截止到今年12月25日,韩国贸易额突破了1万亿美元,而中国仅前三个季度就为约3.27万亿美元。中国的对日、韩贸易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顺差状态,就反映了这种状态。至于消费市场面积和人口数量方面,中国对日韩两国的压倒性人口数量,以及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也决定了中国压倒日韩消费的数量。

中国在上述基本数据方面对日韩两国的压倒性优势,决定了中国除非在东亚承担特朗普就任总统前美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角色,即相对彻底的市场开放式的角色,否则难以承担领导式位置。而至少在中日韩三国的贸易关系中,无论从东亚的历史、现实和文化上看,中国很难不去承担这一角色。然而,中国至今一直在国际上声称的“发展中国家”身份,除非有重大调整,否则一定是这种身份的障碍。

另一方面就是中日韩三国的互信度的问题。姑且不论过去历史和战争给彼此带来的深远影响,还有韩日两国作为小国和岛屿民族的思考方式及与中国的差异。仅从当今人口数量、国土面积、自然资源、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角度,以及历史和文化来看,中国毋容置疑属于日本和韩国人常说的、绝对的“大国”,而他们则属于小国。对中国人来说,小国的心理常常是无法理解的,同样,他们也不能理解中国人的“大国”思维,甚至会对其产生由衷的恐怖心理。而千年以来中国在东亚的压倒性优势以及朝贡体系,都加强了上述这一切心理。

在上述背景下,东亚三国虽“同文同种”但沟通并不容易,彼此在行为上并不好相处,有时候会比同西方人更难相处,包括在贸易上。例如他们会很自然地问:为什么中国作为大国,还没有我小国在贸易上更开放,你的动机何在?而资源相对贫乏的小国,必然在利益关系上比对得失和利害观看得比中国更重,这种关系就必然变得敏感而多疑。

以日韩为例,此次力促实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的动议者当然是中国,日韩两国虽然面对美国放弃世界老大让小伙伴们发财的传统而附议,但无疑也有自己的考虑。对韩国来说,因为“萨德”和历史问题近年来被中日两国接连制裁,已经心有余悸,现在面对中国的邀约,虽然中国市场吸引力很大,但为了防止重蹈覆辙,只能狡兔三窟,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文在寅与中国及东亚合作时,不放弃“印-太”联盟,同时还要搞一个“东北亚铁路共同体”,说白了就是还要与俄罗斯和朝鲜通过铁路连为一体,积极参与俄罗斯远东大开发,并尽可能进入朝鲜市场,努力分得一杯政治和经济羹。

同样,此次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上因为已经有了自己的TPP而较为主动的日本,本来对中国此次这一动议并不像韩国那样迫切,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面对美国不给小盟友牟利机会还实行敲诈的做法,只能另投门庭,事实上日本较早就已经决定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的国策了。此次积极响应中国,除了上述考虑外,还有在“一带一路”中分一份利的直接目的,特别是,日本的TPP也很欢迎中国加入,毕竟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何况,对类似“一带一路”之类的海外项目,日本的经验事实上也绝不在中国之下。

因此,对明年就要实施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宜多思和慎思。

赞一下
(12)
92.3%
赞一下
(1)
7.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