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向“共享办公鼻祖”WeWork砸下100亿美元的日本软银集团,日前被连环响雷几乎炸昏了头。除了惠誉将WeWork信用评级下调两档至CCC+,且评级展望负面外,WeWork还对外明确宣布取消上市计划(IPO),并告知员工将从10月开始裁员。受此影响,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先前对WeWork高达470亿美元的估值,暴跌至不到120亿美元。
在共享经济的投资跑道上,孙正义及其领导的软银已经不是第一次摔跤。在投资WeWork之前,孙正义旗下的愿景基金还先后对共享私召车平台优步(Uber)投资了77亿美元,且在优步上市前追加了10亿美元投资,可是估值为754亿美元的优步在上市当天便跌破发售价,目前的市值缩水500亿美元左右,愿景基金已经被结结实实地套牢。
欧美市场尤其是美国,其实很少给孙正义带来好运。七年前,软银斥资22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三大电信运营商Sprint,收购后却亏损不断,Sprint的负债增至300亿美元,至今尚未止血。不仅如此,孙正义本想拼尽全力撮合Sprint与美国第四大电信运营商T-Mobile进行合并,无奈美国电信业监管机构以反垄断为由从中搅局,合并最终告吹,软银押注在Sprint身上的数百亿投资回报变得遥遥无期。
孙正义是投资之神?
应当说,除了主动投资连遭折戟,因决策失误而错过商业机遇也算是孙正义投资败笔的痛心记录。按照孙正义本人的说法,他原本可以与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达成收购亚马逊30%股权的协议,可是当时贝索斯要价1亿3000万美元,而孙正义坚持出价1亿美元,最终双方因3000万美元的诉求之差不欢而散。然而,今天的亚马逊市值超过8600亿美元,30%的股份对应的是2600亿美元的公司价值,这种因小失大的隐痛恐怕孙正义终身难忘。
也许正是在欧美市场轮番出师不利,不少人认为孙正义投资的风水宝地应当在亚洲,而且这种推论又是建立在软银对雅虎和阿里巴巴投资大捷和完胜的基础之上。
从1995年开始,软银先后向雅虎注入了3亿6000万美元的真金白银,持股超过35%,而在三年后雅虎上市时,孙正义的个人身家一下暴增至700亿美元;次年,孙正义斥资2000万美元入股阿里巴巴,随后追加不超过8000万美元的投资,成为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最终阿里巴巴上市让孙正义获得总额580亿美元的惊人回报。从此,孙正义封神,也借势成立了规模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背后为其站台的除了沙特主权财富基金,还有苹果、高通等科技大佬。
其实,孙正义完全算不上投资之神,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公司也不是他可以拾金刨银的理想圣地。入股雅虎隔年,孙正义曾拿出15亿美元收购中国一家生产封装内存芯片的企业金士顿,控股比率高达80%,可经营三年后,不仅剩下的3亿多美元收购款无法支付,最终还以4亿5000万美元的价格将金士顿卖回给原来的创始人,仅此一举,孙正义亏损了10亿5000万美元,相当于当时可以买后来主宰互联网世界的谷歌、阿里巴巴、腾讯数十次。更有意思的是,金士顿回到创始人手中后,一路创造经营奇迹,直至成长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内存、闪存存储产品的生产商。
当然,让孙正义投资后如坐针毡的并非只有金士顿。斥资4000万美元入股盛大网络后,因最终靠做网游起家的陈天桥未能坚持,软银的投资无疾而终。孙正义看好博客、网络空间等产品,于是向博客中国撒钱1000万美元,同时投资了号称要打造中国版My Space的碰碰网,现在看来都基本上打了水漂。同样,孙正义曾向人人网下注4亿美元,但在新浪微博和微信势如破竹的冲击下,人人网能够带给孙正义的回报恐怕也只有失望。
有人盘点孙正义20多年的投资过程发现,虽然软银总共赚了1700多亿美元的真金白银,但其中阿里巴巴一家公司的贡献就占了80%,如果再加上投资雅虎的回报,意味着孙正义在绝大多数项目的投资上鲜有所获,甚至有统计数据表明,孙正义投资了800多家公司,其中有100家几乎完败。对此,孙正义的自己的解释是,成功率大概只有5%,也就是说,软银投资的800多家企业中,成功的也就只有区区40余家。
的确,5%的成功率放在被众人奉为大神的孙正义身上极不匹配,但巴菲特的黄金搭档芒格说过,如果把他们投资回报率最好的那20%股票拿走,他们的业绩几乎是惨不忍睹的。相比之下,孙正义在做到5%成功率的同时,还能在投资池塘中培育出雅虎、阿里巴巴等几条鲸鱼,他创造的成就自然可与巴菲特比肩,也从来没有人质疑过外界给他“互联网大帝”名号封赏。
当然,孙正义本人也许并不十分在乎每一笔投资的成与败,按照他的话说,就是他投资的是激情与愿景。因此,针对孙正义,人们没必要将他过分神化,倒是很有必要对他的投资成败,进行更细致与深入的经验提炼与教训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