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平:持续四月 香港法治警钟敲响

时间:2019-09-30 07:3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香港的大规模抗议运动已经持续四个多月。(彭博社)

香港这场已经持续四个多月的大规模抗议运动,尽管特首林郑月娥正式撤回“逃犯条例”修正案,但必然会持续下去。这是群众抗议运动的规律使然,尤其是对一个不被认同的政府的抗议。目前,谁也无法预料结局会是什么,但有一点很清楚:香港法治的警钟已经敲响。

这场抗议以和平的方式开始,出人意料地迅速演变成大规模、持久的暴力行为,这中间的缘由且不说,电视画面上不断显示的暴力行为本身就很值得深思。那些戴着安全帽和防毒面具的年轻人的打、砸、烧行为,对法律的藐视,对城市建筑和公共设施(玻璃门窗、自动提款机、路标地标、监控设备、地铁检票闸口等,甚至还殃及抗日英雄的纪念碑)财产肆无忌惮的破坏,以及使用的手段、计谋和对文明社会底线的破坏,已经脱离政治诉求的范畴,完全是要摧毁一切,鱼死网破的架势,同这场运动捍卫香港的初衷风马牛不相及。黑衣黑罩之下一定有不法之徒在狂欢,而“暴徒”之名却要全体示威者担当。这场以维护香港司法独立开始的抗议运动,正在演变成为香港法治的葬礼。

香港法治的建立,并成为这个城市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是外来移植的现象,在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是无法产生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要维持全球的各种宗教、种族、语言、文化和历史传统下的殖民统治,不得不靠法治,并在法律的范围内赋予当地社会相当大的自主性。殖民当局是外来的,与本地的政治纠葛没有直接的利益相关,又有强势的军警来维持法治的尊严。久而久之,亲商、重秩序和尊重个人权利的法治体系树立起威信,给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可预测性。在英、法、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诸多殖民体系中,经济最发达的都是前英国殖民地,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新西兰等。这当中良好的法治是一个关键因素。

健全法治须有法治文化

新加坡独立之后,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殖民当局建立起来的法治体系。为了维护法治的的权威和名声,新加坡甚至长期保留了英国枢密院在非政治领域案子的终审权。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是剑桥培养的律师,被英国人赞为“苏伊士运河以东最棒的英国绅士”,他深谙法治的真谛。在他的领导下,殖民当局留下的法治遗产被比较完整地保护下来,并成为新加坡经济起飞,并能在全球化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重要基础。与此同时,香港的法治也在港英当局治理下,成为香港的核心价值和经济起飞的制度基础。可以说,法治加上华人的勤劳和创业精神,成就了东亚奇迹中的“双城记”。

一个健全的法治体系的必要条件,是独立司法、中立执法、执政依法和公民守法,即有一个自觉的法治文化。香港回归后的情形同新加坡大不一样。首先,政治上的干扰太多。新加坡独立以后是个主权国家,而香港回归后尽管实行的是“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但主权掌握在一个社会制度完全不一样、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的国家手中,而且全国人大掌握着最终释法权。这就像在香港法治的独立和完整性上悬了一把剑,可以说,中央政府的自律是保证香港法治的前提条件,但这种自律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做到的,因为自回归以来,两地的利益联结越来越紧密,香港也被中外各种势力利用,成为他们从事反对和颠覆中国活动的前沿基地。

在大陆制度环境中成长的人,包括负责港澳事务的领导人,对法治的理解很不一样。中共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上表现出来的实用主义,让香港人非常忌惮。这次抗议活动被中国官方称为“反修例”,但香港民众打出的口号却是“反送中”;这中间的信息很清晰,一个是对中国大陆法律制度的极端不信任,另一个是对特区政府的不信任。这种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对香港的立法公正和司法独立都有很大的影响。

其次,在执法方面,香港警方在抗议者眼中彻底失去了中立性,成了“恶人”,尤其被学生青年视为死敌。笔者不久前在香港观察了一场抗议集会。通常批准集会或游行后,警方会在预定的场地部署警力以维持秩序,但这天的集会现场没有一个警员。期间警车出现过一次,警察都坐在车里没有下车。警车的出现立即引发人们的激愤情绪,全场一起喊反对“黑警”的口号,警车几乎没有停留就灰溜溜地开走了。

赞一下
(36)
32.7%
赞一下
(74)
67.3%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