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良平:中国怎样才能不挨骂?

时间:2019-08-06 07:0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经过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规模崛起,震撼世界,赢得不少赞叹,也引起相当普遍的惧怕、猜疑和打压。(法新社)

中国聚焦

中国官员常为在国际舞台上讲话没人听、没人信而苦恼。中共建国以来取得了民族独立,克服了国家的积贫积弱;经过过去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规模崛起,震撼世界,赢得不少赞叹,也引起相当普遍的惧怕、猜疑和打压。用中共的话,就是解决了挨饿、挨打的问题,却还在挨骂。

就总体效果而言,中国的翻身不仅造福本国人民,也为世界带来了大量机会,那为什么还要挨骂呢?中国挨骂有很多原因,包括作为一个新兴大国,让世界了解自己还需时日,被误解误判在所难免。中国崛起必然冲击守成大国的地位,招致不满和忌恨亦属必然;还包括中国在世界舞台上还是个新手,经验和自信都不足,体制缺乏灵活性,外交人员和非外交官员在涉外场合受到诸多限制,讲话言不由衷,行为拘谨,缺乏亲和力和认同感,对敏感问题往往反应过度等。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主流的话语体系,无法解释也难以欣赏中国的成就,中国也没能融入和改变主流话语,于是试图另建一个新的话语体系。

在同一体系下争夺话语权和另建话语体系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挑战。前者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而变得比较现实,而后者不是单靠硬实力就能达到的目标。它有赖于中国的价值观、行为方式、词语概念和政策目标为世界所认同和接受,从而使软实力大幅度增长。这是一个长期和曲折的过程。

中国的近期目标是尽量消除他国的疑虑和恐惧,从而减少对自己崛起的阻力;这需要耐心和理性,用相通的语言进行国际交流,取得理解和信任。而这个“相通的语言”只能从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派生出来。

话语体系自由主义价值观

话语体系的核心是价值观,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源于西方文明的主流话语体系,是以自由主义价值观为基础的一个混合体。它之所以能取得霸权地位,不仅仅因为西方文明的强盛和西方媒介的主导地位,也因为它能够表达一般人的诉求、各民族和国家追求现代化的愿望。

这套价值观起源于对前资本主义社会和政治中普遍存在的压迫、宿命和愚昧的反叛,在人类历史上是强大的进步力量。作为现代化的代名词,它的感召力至今犹存,任何能够取而代之的新话语体系,都必须在它的优势上超越它。

自由主义的话语体系不是没有问题,而是问题多多;作为政策用语,它甚至是千疮百孔,完全无法适应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的新时代。它最初作为一种革命的思想武器而出现,生来就是工具性的、片面的,长于破而拙于立。它不仅无法为当今人类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提供答案,而且常常开出错误的药方,在第三世界国家造成了不少灾难,在西方国家备受挫折。

不过,这主要不是它的价值观错了,而是这套价值观天生不全面、顾此失彼的问题;是机械地、偏执地推行它时,在政策和制度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是西方国家利用其感召力来达到其他目的时,表现出的虚伪和双重标准的问题。

西方国家推行自由主义造成许多灾难性的后果,包括殖民主义、贩卖黑奴、内战、种族和宗教冲突,和由长期政局动荡、社会分裂和极端主义造成的经济落后或衰退,和由此引发的饥荒、瘟疫和难民问题等等。但自由主义包含的价值观仍然是世界的主流,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危机也没能根本动摇它,例如席卷西方国家的民粹主义,各种各样的抗议运动,它们的诉求不是反对这些价值观,而是要求真正实现它。

赞一下
(93)
80.2%
赞一下
(23)
19.8%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