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学伴”争议中的真问题和假问题(2)

时间:2019-07-15 08:17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不少人诟病的大学“大跃进”式扩招留学生问题,则应当从多个角度去看。首先,要区分扩招规模过大的问题和录取过程不严格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假如规模过大,就要缩小规模,假如规模合理,只是录取中不严格要求,影响了所招收学生的质量,给教师造成额外的教学负担,就主要是要在录取环节做改进。如果主要问题是教育主管部门根据大学的留学生比例来衡量其国际化水平,导致大学为提高国际化排名而盲目多招滥招,就主要是要改革这种机械的指标化的评定方式,以改变激励机制的方法来促使学校更重视所招留学生的质量而非数量。这些都是大学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承担的责任,而不是留学生应承担的责任。

这里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第二、第三类问题,和“学伴”项目的问题,完全是不同领域和不同性质的问题。即使大学里存在着严重的待遇不平等或扩招“大跃进”等问题,也不必然意味着“学伴”项目中存在着问题,更不能因为前一种问题的存在,就断言“学伴”是在为留学生提供涉性服务。这其中的差别必须分清楚。一些大学教师可能对扩招导致的教学压力上升、管理变难等情况啧有烦言,但一定要注意,不能把这种怨气撒到“学伴”项目上,纵容网络舆论对于大学女生和留学生(尤其是黑人留学生)的诋毁谩骂,或者机会主义地试图利用这种网络霸凌,达到迫使学校解决他们所不满的问题的效果。若是真心关注这些“真问题”的解决,就应集中于陈述这些问题及其病因,提出对策,而不能将其同“如何禁止大学为留学生找学伴”这样的“假问题”扭结在一起,纵容甚至亲身加入对大学生、留学生的人身攻击,那样的话恐怕最终只会留下网络狂欢的一地鸡毛,且会造成大学生的反感并引发社会声讨,导致“真问题”不受关注,得不到解决。

最后是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向留学生提供的奖学金问题。假如认为这样的奖学金过于优厚、导致不公的话,应该主要向中央或地方政府提出意见,而不能对留学生进行攻击,也不能指责大学偏袒留学生。因为奖学金属于政府政策,外国留学生只是利用这种政策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大学只是执行政策,都不是对此负责任的主体。而且媒体在具体描述时,对奖学金的金额及其覆盖面都应援引正式数据,而不是故意夸大和渲染,耸人听闻。

最后还需提及的是所谓留学生的“超国民待遇”问题。此语应当慎言。通常“超国民待遇”是指对一般性的外国企业或公民实行的优待,比如中国一度实行的对外国企业按较低的税率征收所得税,那是所有外企都享有的待遇。用这个词来描述在华留学生是不准确的,因为固然不排除一些地方有偏袒、优待留学生的现象,但在中国也有大量自费、毫不享受优待也遵纪守法的外国留学生。笼统地说留学生享受“超国民待遇”,一是与事实不符,二是可能导致留学生遭到不公正的敌视。中国一些大学曾发生过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冲突的事件,所以公共舆论中措辞的使用不可不慎。中国媒体指责的一些大学在宿舍待遇等方面过度“媚外”之举的确需要纠偏,但也不能走向把留学生推到对立面的极端。

总之,“真问题”和“假问题”必须区分清楚,一些中国大学存在的留学生过度扩招等问题也许的确值得反思和纠正,但对女大学生的造谣、诋毁和伤害,对留学生尤其是黑人留学生的污名化,是绝对需要反对和制止的。同时,中国的大学和政府应当就留学生的招生规模、奖学金情况、相关预算和资金支出等提供更准确详实的信息,以一方面消解公众疑虑,另一方面方便学界、决策者等方面判断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研究并提出恰当合理的解决方案。

(注:作者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2)
7.4%
赞一下
(25)
92.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