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后修例”年代香港该往何处去?(2)

时间:2019-06-24 10:26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改变管治思维给年轻人希望

林郑上周二(6月18日)在记者会上称,高等教育界对政府于过往两年为他们提供科研拨款,以及为资助大学提供学生宿舍拨款表示欢迎。这就是特首在如此关键时期摆在最前面的“政绩”,社会没怨气才怪。为社会发展提供资源本就是政府职责所在,上述措施只是皮毛,根本照顾不到学生真正需要。以学费为例,本地(指香港)八间资助院校学费长年维持在每年42100元(港币,下同,约7300新元)水平,“三三四”学制改革变相要大学生多付一年学费,政府可能认为每月几千元算不上什么,完全没意识到会加重基层家庭负担。其离地之程度难以想像。

纵使学生资助办事处向有需要的学生提供资助或贷款(俗称“Grant Loan”),但由于资产审查较严、手续繁复,申请不一定保证获批,就算批了,也是大部份普通家庭的债务负担。正如《香港01》指出,目前香港8.3万名大学生每年共缴交约35亿元学费,如果扣除学资处批出的15.7亿元“Grant Loan”,政府只需额外增加经常性开支19.3亿元,便能让本地学生免费读大学,减轻无数家庭的开支。以政府的财政能力,当然可以承受这项德政的开支,且可实实在在减轻年轻人的负担。既可纾减他们的怨气,更重要是让年轻人在“零学债”下释放个人潜能,放胆创业,对经济极为有利。

年轻人完成学业后,下一阶段是成家立室。然而,香港楼价之高“蜚声国际”,申请公屋时又往往超出门槛,致使年轻人无法解决住屋问题,甚至结了婚都不能同住。如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多次提议政府在为基层人士加快建设公屋的同时,增建只供租住、适合夹心阶层的公营房屋。目前全港共有三条俗称“中产公屋”的乙类屋村,租金介乎3201至8257元,高于一般公屋的380元至5159元。2009年房协行政总裁黄杰龙声称有意兴建新的乙类屋村,但又表明“为免干预私人市场”,兴建的单位数目不会太多。就算如此保守,政府最终依然以担心会冲击私楼市场为由,拒绝房协的建议,导致计划胎死腹中。

正视住屋问题推行全民退保

林郑上台以来,楼价持续上涨,但她没有急民所急,包括拒绝全面收回粉岭高尔夫球场用作建设公营房屋,更不愿意援引《收回土地条例》收回地产商囤积的闲置农地,反映她并未充分理解政府的根本责任在于分配社会资源。倘若林郑希望争取年轻人的支持,解决住屋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在基层公屋、居屋和私楼以外,“中产公屋”为收入稍高于基层的市民提供多一个选择,政府必须认识这项政策的政治意义。

最后是推行全民退保。早在2016年底,《香港01》便引用理工大学的民意调查,指出近七成市民支持「设立毋须入息及资产审查的全民退休保障计划」;中大学者黄于唱也结合七项民意调查作加权分析,显示近六成市民支持免审查退保,支持“有经济需要方案”亦近五成。可以说,社会已就全民退保这一议题形成了主流意见。

我们深信,倘若政府无法确保市民“老有所养”,他们在年轻时便难以放胆追寻梦想,只能为了“生存”而营营役役,担心日后悲哀终老。对于老年人而言,他们为香港劳苦一生,在晚年却被社会抛弃,这种刻薄绝对不利于建设公平和谐的社会,更不可能提升政府威信。林郑出任特首前曾经领导扶贫委员会,应该对这个显浅的道理了然于胸,可惜观乎她上任两年的表现,不但欠缺对香港问题的深切认识,更缺乏政治决心和魄力。

林郑明知修订《逃犯修例》极具争议,却仍“落力”推动修例,为什么就不敢以相同的胆识和魄力推动上述民生改革?试问修例和推动改革,哪项更能给予青年希望?哪项更具迫切性?哪项更能消解民怨?答案不言而喻。对一味鼓吹双普选的人士来说,他们也必须明白,虽然选举应该支持,但假如没有触及僵化、不合时宜的管治思维,无法建立对社会价值的共识,包括解决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问题,那么,就算十个特首下台,政府每日鞠躬道歉,香港也不见得会出现根本性的变化。

赞一下
(29)
74.4%
赞一下
(10)
25.6%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