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秀亮:中美贸易战背后大局和近况分析(2)

时间:2019-06-14 07:29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封堵金融隐患可立中国于是不败之地

在去年8月和11月《联合早报》发表的文章中,笔者已多次以经济学的“三元悖轮”解释,除非贸易谈判有较好进展,中国人民银行必须封堵资本外逃,才可避免当时“资本外逃→人民币下挫→股价再下挫→资本进一步外逃”的恶性循环。相反,只要封好资本外逃,人民银行则可在毋须忧虑人民币下跌的情况下,以足够强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完全抵消贸易战所带来的宏观需求冲击,人行高层最终会成为贸战功臣、还是千古罪人,将只在其能否虚心采用建议。

略为不幸的是,个别人行高层在当时还是未能迅速接受建议,以至当时人民币和A股的走势确实危急,并出现了一定的未战先乱。所幸中国领导人在上次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与特朗普达成暂停贸易战的共识,才使人民币和A股由低位反弹,而后来人行被批评没有关注小微企业后,也开始进一步封堵资本外逃渠道、推出扩张性货币政策,以抵消贸易战所带来的宏观需求冲击,以至即使近期贸易战恶化程度更猛烈和新加了科技战,A股和人民币的下挫仍属有序可控(至少没有出现大量资本外逃)。

正因为这样,今次贸易战升级对中国所造成的宏观经济负面影响,其实远远低于去年下半年(即上次贸易战恶劣期)。要了解此点,首先要知道去年下半年的经济下滑,其实并非源于出口萎缩,而是源于消费和投资的大幅下滑,即股市下跌、人民币下跌和资本外逃的恶性循环,造成严重的负财富效应和经济不确定性,使到人们不敢消费和企业不敢投资,以至大量的消费萎缩和投资搁置,透过乘数效应大幅拉低中国经济增长。

但随着中国其后推出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政策稳住经济增长,以及人民银行进一步封堵了资本外逃渠道,今次的贸易战升级和新加入的科技战,只造成了A股和人民币的有序下调,负财富效应和经济不确定性并非太大。

当然,关税的加征会在日后造成出口下滑,以及外国直接投资的下降甚至撤离,进而影响中国经济,但由于这些变动均属宏观需求冲击,中国只要推出足够的财政、货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以及鼓励国内投资与消费的刺激措施,是可以完全抵消贸易战对中国宏观经济的负面冲击。相反,若美国强行对余下3000多亿美元中国进口加征25%关税,美联储日后将须在通胀和经济景气上作出痛苦选择。

简言之,只要人民银行封好资本外逃渠道,将可用足够强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完全抵消掉贸易战和科技战所带来的宏观需求冲击,确保中国在此场贸易战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赞一下
(259)
75.3%
赞一下
(85)
24.7%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