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人对于“去IOE”战略感到理所当然却对美国人因为国家安全的顾虑限制华为义愤填膺,这其实并不是有意的实施“双重标准”。几千年以来,中国社会一直奉行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差序准则,而对于那些主张“兼爱”的思想家如墨翟痛斥不已,认为他们“无父无君”。这种观念与耶稣基督“爱世人”,对每个个体都一视同仁显著不同。
选择一: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甚至敢于成为美国的盟友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很难说东西方体系谁更优越。然而,如果以便利社会化大生产和发展生产力为标准,也许必须承认西方社会的尊重“通则”的体制更有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中国最优选择应该是更大程度的改革开放,以更大程度接受西方规则来缓解中美矛盾;甚至如果经济领域的改革还不够的话——中方还可以在考虑在更加敏感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方面,也推进改革。为什么不可以大胆的去想象中国接受这些更现代的规则后甚至有一天会成为美国盟友的一员?
就笔者看来,政府权力是否受到制衡似乎无关是否应该消灭剥削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争,更像是农耕社会和工商社会的差异。
从力量博弈的角度来看,在规则方面的冲突被弥合之后,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就变成了中国正当的发展权和美方那些坚持一定要维护美国霸主地位的少数右翼势力的矛盾,中国有望争取更多美国内部的同情与支持——美国副总统彭斯和前财长鲍尔森去年10月份的讲话都说明许多美国人对于中国发展路线的担忧超过了对于中国实力上升的担忧——美国绝非铁板一块。同时,如果中国接受和维护比较先进的世界政治经济规则,欧洲日本这样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也未必一定要站在美国一方。
更重要的是,尊重法治和通则本身会不仅大大解放中国生产力,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还可以有效团结国内可以团结的力量,避免国内许多民众因为对于政府代表性存疑而对“贸易战”持有旁观者的心态。即使中美冲突,中方获胜的概率也会显著增加。
中国的选择二:新“冷战”与成为二流国家的风险
当然,如果在规则冲突方面的分歧难以弥合,中国可能就需要认真的准备一场真正的战争——纵然热战可以避免,冷战恐怕难以逃脱。考虑到中国在许多观念和规则上与现有的国际体系的巨大差异,中国的崛起一定是对于美国的巨大威胁。笔者以为,直到有一天一个国家被打败彻底沦为二流国家之前,两国的互相遏制,互相对抗恐怕都将持续,中美之间难有缓和的空间。
笔者以为,阻止中国从西方国家的技术外溢中获取先进技术,同时让政府主导国家干预为基础的中国经济和以市场经济为基石的西方市场脱轨是削弱中国实力的基本手段。虽然特朗普政府对于中国华为等高科技企业的出手似乎不讲规则,但是一旦中美确立了对立关系,笔者认为这样的事情未来可能还会愈演愈烈——无论是什么人做美国总统。
如果中美最终走向“新冷战”,虽然不能说中国就没有获胜的机会,但是历史经验现实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国家,崛起大国直接挑战守成大国的胜算不算太高。一些爱国的中国民众固然有为国奉献的热情,但是也千万不宜低估美国方面在确立威胁之后的团结和牺牲精神。美国商界一向对于本国政府挑起贸易争端持批评态度,但是越来越多的商界领袖在认同中国可能是美国威胁的情况下对特朗普的一系列作为保持沉默。
有人说时间站在中国一方,但是恐怕熟知大国冲突各种理论的美国(实际上这些理论大多是美国学者提出)根本不会给中国继续扩充实力的机会。实际上,如果卡住了中国技术进步的渠道,让中国经济与市场经济国家逐步脱轨,再台湾等安全问题上消耗中国的国力,中国的实力也很难上升。此外,考虑到中国当前的体制还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在中美冲突中中国也较难找到实力强大且可以信赖的盟友。
如果中国挑战失败,就可能丧失民族继续复兴的机遇,现代化之路也可能半途中止。笔者相信美国对于中国的遏制最终会缓和下来——在中国变成一个对美国没有威胁的二流国家之后。
做出历史的选择
在6月底G20中美峰会之前,中美摩擦似乎有暂时缓和的迹象。在这个难得的窗口期,是双方认真思考处理双边关系空窗期。未来数月中美关系的发展有可能是对于全球数十亿人口和未来几十年历史会发生重大影响的所谓历史的“关键时刻”。
国内有媒体评论,“中国无意于挑战和取代美国,美国也无法左右中国”。笔者以为这种说法对外无法取信他人——美国不可能未来把自身和国际体系的安全寄托在中国“无意”之上,对内低估了美国对于中国未来的影响力——如果美国今天下定决心遏制中国是可能对中国的现代化之路造成极大的障碍。
中国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选择。笔者以为,在规则接轨方面越彻底,在发展空间方面美国对中国的压力就越轻——虽然也需要中国有技巧的斗争和争取;反之亦然。笔者期待,寄望中国的政治家能够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带领中国这艘巨舰穿过大国博弈的暗礁险滩,结束两千年“治乱兴衰”的历史循环。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