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美国经济结构性特征类似美日贸易战时期。首先,美国处于加息和美元升值周期。2014年9月美联储结束购债,并发布《货币政策正常化原则和计划》,明确货币政策正常化五个方面的原则,2015年12月美联储正式开启此轮加息周期,经过9轮加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经上行225bp。美元指数则从2014年初的78一度走高至2017年初的103.8,目前97-98的水平,依然较2014年初升值25%左右。其次,美国经济增长仍然稳健,但已出现衰退信号。美国本轮经济扩张周期已持续40个季度,持续时长超越1990年代的十年繁荣。
2019年一季度实际GDP增速3.2%,高于潜在经济增速1.3个百分点,增长仍然稳健。但是3月美国10年期3月期利差首现倒挂,私人部门消费和设备投资增速开始放缓,而设备投资所带动的投资增长是2017年以来美国投资增长的主要驱动。3月美联储议息会议下调2019年经济增速预期至2.1%,未来美国经济大概率减速。
贸易逆差并未导致美国经济衰退,事实上贸易逆差是美国达到经济顶部的周期性特征。美国通常在周期顶部开启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301”调查,其表象是美国贸易逆差走阔,但是其深层的原因在于美国自身经济周期性因素。自201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同期贸易逆差开始持续增加,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数据,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几乎占其贸易逆差总额的近一半,这是特朗普发动对中国贸易战的表面原因。然而虽然贸易逆差走阔,201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GDP增速持续高于潜在增速,失业率连续20个月低于长期自然失业率,经济增长仍然稳健。
贸易逆差并没有导致经济减速,相反,贸易逆差是美国经济繁荣外溢效应的结果,尤其在当美国经济周期到达顶部区间时,其贸易逆差有走阔的迹象。
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短期见底,无惧贸易战影响,2014年以来的衰退型贸易顺差可能即将结束,此时美国对中国继续大打贸易战,有违常识。近十年来,尤其是最近五年,中国经济增长主要是结构性的。2014年以来的贸易顺差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内需不振而引致的衰退型顺差。一季度中国实际GDP增速企稳于6.4%,结束2018年实际GDP同比增速0.4个百分点的下行状况,显示经济增长具有韧性。年内财政货币政策工具箱仍然丰富,有能力应对各种内外部不确定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实施,各项改革与开放的政策逐步落实,科创板的建设增强资本市场对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法等立法进程加快推进,有望给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注入改革开放的制度红利。
今年年初以来,尤其是4月外贸数据显示,减费降税等一系列经济政策对内需的提振效果明显,说明近五年的衰退型顺差可能即将结束。但是受对贸易战风险的避险情绪影响,近月中国企业从美国进口下滑,美国出口商并未受益于中国国内经济增长,再次说明战则两害、和则双赢。
中美贸易摩擦可能未来2-3年将持续存在。从美国对日本发起贸易战的历史看,美国通常在利率中枢抬升、美元升值、经济增长到达顶部区间的经济周期尾部时期,对主要贸易伙伴国(1976-1997年间主要是日本)发起“301”调查。此次美国对中国发起全面贸易战,并不例外,正值本轮扩张周期顶部,和之前的美日贸易战宏观背景有相似之处。虽然美国经济已出现利差倒挂的经济衰退信号,但是短期内美国增长仍然稳健,手中的贸易大棒可能还将继续挥舞。中国和当年的日本,既有一定的经济周期相似性,也具有本质的不同。近五年来的贸易顺差具有很强的衰退型特征,这和广场协议后的日本有部分类似之处。
但是过去的二十年,中国深度参与全球价值链垂直分工体系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当年日本有本质的区别。未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无论是作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中国都将是全球化的维护者。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