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平:中美贸易战的经济周期视角

时间:2019-05-28 08:01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朱一平:从美日贸易战看,美国通常在经济周期尾部发起 “301”调查。贸易战成为美国的逆周期政策。这对中国有何启发?

对中美贸易战的研究,大多着眼于美国政治周期。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美国发起“301”调查具有一定的经济周期性特征。从1970年代中期到1997年的美日贸易战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来看,美国通常在经济周期尾部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发起 “301”调查。迫使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升值、实行出口限额、扩大进口配额等措施降低贸易顺差,同时敦促其完善专利法等国内法律法规体系,并采取经济政策协调。贸易战,成为周期尾部的美国的逆周期政策选项。此次美国对中国发动“301”调查,美国同样处于周期尾部,虽然目前美国经济增长仍然稳健,但长短期利差倒挂显示美国经济增长或已进入顶部区间。

我们判断,中美贸易摩擦在未来2-3年可能仍将持续存在。近月数据显示,受益于减税降费财政政策,中国2014年以来的衰退型贸易顺差可能即将结束,此时美国对中国继续大打贸易战,有违常识。

美国对日本“301”调查的三个阶段。美国历史上向日本发起16起“301”调查,主要集中于1970年代中期到1997年间。第一阶段1976-1982年,如,1976-1977年彩电、1976-1978年钢铁、1977年丝绸皮革、1978年牛肉等农产品、1979年电信、1982年鞋类等。这些贸易争端最后大多以日本扩大或终止进口配额、开放电信行业招标的方式结束。第二阶段1985-1989年,1985年半导体通信行业、1988年的牛肉柑橘等农产品、1989年卫星政府采购、1989年巨型计算机政府采购、木材产品的技术歧视性使用等。

这几次贸易争端最终以日美签署1987年半导体协议、1989年美日结构性障碍协议告终,日本国内市场对美国全面开放,期间当然还包括世人熟知的1985年广场协议。第三阶段1994-1997年,1994年3月3日克林顿总统签署行政命令宣布恢复“超级301条款”,1995年5月依据“301条款”对来自日本的豪华轿车征收100%的关税。6月时任日本通产省大臣桥本约请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坎特作最后谈判,并在美国限定的时间底限前几小时迅速达成妥协,签署双边汽车贸易协定。虽然双方达成协议,但是本次针对日本的贸易制裁措施付诸实践并一直延长至1997年。汽车贸易协议落定后,1995年夏美联储和日本银行联合干预外汇市场打压日元,向市场传递明显信号:美国可以容忍日元贬值。

这三个阶段,美国无一例外处于利率中枢抬升的货币紧缩周期。第一阶段的1976-1982年,这段时期的联邦基金利率大幅波动,从1976年的4.8%一度飙升到1981年7月的19%。这一时期货币政策几经变革,1979年保罗•沃尔克出任美联储主席,推出货币主义改革实验,放弃1970年至1979年间采用的以货币供应量增速为主、利率和M1增速并用的货币政策运作模式,将M1增长率设定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目标。首先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引导联邦基金利率下行,但是由于担心货币供给过多,通货膨胀重新爆发,1981年开始收紧银根,M1增速下滑,利率重新飙升,1982年美国经济再次进入衰退。

第二阶段的1985-1989年, 1987年美国进入加息周期,期间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1986年的5.88%升至9.75%,1989年5月最后一轮加息后,7月即开启降息周期。第三阶段的1994-1997年,1994年2月美联储进入新一轮加息周期,墨西哥债务危机爆发,面对墨西哥债务违约而产生的商业银行坏账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国内经济增长困境,1995年2月加息周期暂缓,3月墨西哥获得美国、IMF、世界银行和美洲发展银行的联合贷款,5月美国再次向日本汽车零部件行业发起“301”审查,对丰田、日产、马自达、三菱等13种日本豪华轿车征收100%关税。

这三个阶段,美国经济都表现出明显的尾部特征,贸易战并不能消灭经济周期,贸易战也无法达到延长经济增长周期的政策目的。第一阶段的1976-1982年,美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很大,1982年陷入衰退。第二阶段的1985-1989年,美国经济于1990年末陷入衰退。第三阶段的1994-1997年,日本版“金融大爆炸”1996年正式启动,1999年6月美联储重启加息进程,美国经济于2001年初陷入衰退。从历史的经验来看,虽然历次美日贸易争端,都是以日本采取货币升值、实行出口限额、扩大进口配额、完善专利法等国内法律法规体系、以及采取经济政策协调等方式宣告结束,但是贸易战并没有阻止美国随后从增长的顶部区间跌落至衰退。

赞一下
(1)
25%
赞一下
(3)
75%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