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社评
中美双方经过十一轮“坦率有建设性”的谈判,贸易战突然峰回路转,残局今后如何收拾,有待两国领导人在国际局势大博弈中,运用合纵连横计才能分出高下,外界难以置喙。国民对贸易战前景的看法,更加看重国内的应对政策,是否有利于朝野共渡艰难,国企如何改革不能让美国指手画脚,但也不能因为美国提出无理要求而叫停改革,相反,更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改革步伐以利天下。
经过一年多旷日持久的谈判,双方都不断放出利好消息,好像“历史性协议”文本已经拟好,大家喝完茶就可以签订,结果在第十一轮谈判期间,特朗普突然宣布加征关税并即时实施,中国代表刘鹤副总理继续出席第二日谈判。
其实,中国早已经为谈判破裂做好准备,官方媒体有两个举动露出端倪,一是连篇累牍唱好中国经济,从总体走势到市场稳健和民生受惠都是利好消息,信息十分明确,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二是高调处理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美国战机轰炸20周年,信息是“中国人民不能欺”。
这两个信息是要为贸易战谈判管理民众心理预期做准备的,谈判在没有协议情况下结束,刘鹤对媒体表示,中国在原则问题上不会妥协,需要一份“平等的、有尊严的”合作协议,这跟之前国内的舆论是相呼应的,同时也在暗中指摘美国对中国“不平等和不给尊严”。
而美方则指控中国推翻承诺,特朗普更扬言没有协议更好,税收增加可以弥补农民的损失。
其实,双方陷入“口水战”,掩盖了在国际大局上的另外两件事,就是朝鲜和伊朗跟美国翻脸,中国居中如何运筹帷幄,当中必然会考虑到中美关系,肯定的是不会以牺牲盟友利益作为交换条件。
美国野心遏制中国 韬光养晦无以解忧
国际局势波谲云诡,大国博弈的策略与战术,都是在密室里小范围的决议,甚至是最高领导人的独断,决定的对与错或者好与坏,要由历史来评论。过去一段时间,不少人质疑中国为何要对贸易战采取比较强硬的态度,现在可以看清,美国要遏制中国的野心,是无法以“绥靖”手段可以令美国满足的。
盛传在贸易战谈判中,美方要求中国停止对国企的补贴,藉此倒逼自由市场开放,真相是否如此,有待查证。刘鹤副总理表示,有些原则不能妥协,是否跟此有关,也有待证实。由此牵出国企改革这个吊诡的争论,按照“敌人赞成的我们反对”这个简单的二分法逻辑,由于美国作为不加征关税的条件,要求中国做到,那么,这必定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阴谋。
特别是特朗普一再强调美方需要一份通盘的“历史性”协议,意即不是要求某些商品的税率高低问题,而是要为总体原则订定长期有效的协议。从中国在很多条款上一再退让的消息看来,如果按照美国的要求拟定的条款,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都要受制于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