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中国经济和政策的拐点来临(2)

时间:2019-04-24 07:55内容来源:联合早报 版阅读:新闻归类:观点评论

政治局会议宣告政策拐点来临

基于经济基本面的积极变化,4月19日的政治局会议上,决策层对于政策表态出现明显转变。例如,不再强调“六稳”,而是认为拖累增长的除了周期因素,更多是“结构性、体制性”的因素,并同时做出“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重提房住不炒等政策表态方面的变化,在笔者看来,上述措辞上的变化意味着政策侧重点的转移,宽松政策或将结束。在笔者看来,决策层的转变或有如下考虑:

首先,前期逆周期政策托底的效果已有明显成效。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前期政策支持其实已经扭转了经济快速下滑的局面,正如上文提到的,3月经济数据大多出现反弹趋势,实现了宏观政策托底的阶段性作用,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性降低。

其次,防范金融风险的要求有所提升,政策组合拳有所变化。在政策方面,政治局会议提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笔者看来,这或许意味着未来减税降费仍将推进,但货币政策或面临边际收紧。

可以看到,今年一季度社融8.18万亿、人民币贷款增加5.81万亿,均创历史单季新高。资金面的宽松引发过度放水的担心,这不仅体现在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货币政策松紧适度”,就早在日前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上,便已重提管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传达出政策调整的信号。

同时,结合短期通胀压力的上行,对资产泡沫的担心,以及债务担忧加大,4月货币政策操作其实已经出现调整,即通过央行更多采用公开市场操作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而非降准、降息这类全面宽松的信号。

再有,避免重蹈房地产泡沫的覆辙。当前政策组合拳的及时调整,在笔者看来也是对防范重走房地产老路的考量。伴随着前期按揭贷款利率下行以及不同城市行政调控的放松,3月房地产销售数据普遍转好,对房地产乐观情绪上涨,但这恰恰是决策层不愿意看到的。

本次政治局会议再次对房地产市场做出部署,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好一城一策、因城施策、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的长效调控机制”。

说明在经济下行压力得到缓释的背景下,决策层依然将防止房地产泡沫积聚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此外,此次会议再次提及加快推出房地产长效机制,在笔者看来,在今年大力度减税降费的背景下,意味着房产税有望加快推出,不仅有助于缓解短期财政压力加大,是推动财税改革与长效机制的重要一环,在大规模减税的背景下,也不会增加整体税负提高的质疑,推行的时点更为适宜。

最后,制度性改革被予以要义。此次政治局会议更加重视结构性问题与制度性问题,而在4月22日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总书记亦强调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善用高水平开放倒逼深化改革”等结构性改革的方向。这说明当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并非单单依靠宏观逆周期政策,相反,短期压力缓释背景下,未来更多的会依靠进一步的改革开放释放红利。

而在具体措施方面,政治局会议提到“要以关键制度创新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科创板要真正落实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证券发行注册制”,强调“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落实国民待遇”,进一步释放了加快开放的信号。而此前发改委发布《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从内容来看,未来户籍改革、财税改革、土地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都将有所加快。

综上,笔者认为,一季度经济数据明显改善,与前期政策利好与外部风险降低有关。伴随着4月增值税减税、5月社保降费陆续进入集中发力期,以及中美贸易协定的最终达成,预期未来中国经济企稳态势会得到进一步的支撑,经济拐点已然出现。基于此,进一步加大政策刺激没有必要,相反,鉴于“结构性”、“制度性”问题突出,宽松政策已经结束,未来政策重点将更加注重依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发挥作用。

这些更为长期的制度建设,无疑将有助于改善企业长期盈利水平、持续扭转企业长期预期,助力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文编辑徐瑾[email protected]

赞一下
(20)
40.8%
赞一下
(29)
59.2%

相关栏目推荐
推荐内容